台灣風景線:達賴來台祈福的風風雨雨 - 卜大中

台灣風景線:達賴來台祈福的風風雨雨 - 卜大中

台灣風災後,南部縣市長聯合邀請達賴來台為災民和台灣祈福,總統府同意並表示歡迎,條件是不從事政治活動。對於總統府這項決定,我們撫掌稱善,因為在政治鬥爭之上還有更高位階的境界──人道和慈悲;可惜中國政府堅決反對達賴來台。
外交部在水災開始時婉拒外援,遭到社會一致的批評。如果政府又以中國不悅為由拒絕邀請達賴,再度拒絕心靈外援,馬政府的不滿意度就要破表了。中方反對達賴來為台灣祈福,若馬順從,將使馬受到更嚴厲的責備,聲望更低。同時,民進黨一定大肆炒作中國及其傀儡馬英九不體恤災民的議題,使中國在台灣民間的印象更壞。中方和馬團隊都不願中了民進黨火中取栗、一箭雙鵰的詭計。
台灣朝野和中國都不必對達賴事件太泛政治化。藍軍不必氣急敗壞,認為馬中了民進黨的賤招;綠營也不必心中竊喜,認為挑撥了馬中關係,看馬狼狽而幸災樂禍。中國強烈反對達賴來台,若達賴為避免為難台灣而主動不來,或馬不讓達賴來,中國並非贏家,因為全世界都會認為中國蠻橫無理,連救災祈福都壓迫台灣拒絕,其國際形象一定遭到傷害;更別提這分明是對台灣「干涉內政」了。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反感也會激增。如果馬逼於中國壓力,拒絕達賴來台,馬將失去人民的尊重與信賴。這三樣後果都大不利於中國的國家利益。

國台辦只譴責民進黨

馬決心不顧中國反對同意達賴來台,是聰明的。情境一,達賴主動不來,馬仍然得到台灣民眾的支持,因為馬並未退縮。情境二,達賴來,馬不理會中國的反彈,馬的骨氣和勇敢,更會獲得民眾的肯定,一掃過去逢中必軟的懦弱印象,也讓這次救災初期的反應遲鈍的無能罪名,獲得平反。情境三,中國作態反對,面子上交代了,就不為已甚,對馬也是加分。所以只要馬不收回成命,怎麼樣都贏。這個結果將使民進黨弄巧成拙。馬同意達賴來台,是馬扳回民心的良機,也證明了馬台灣優先的承諾是真實的。
其實中國對達賴並非鐵板一塊,是有彈性的。許多國家不顧中國的強烈抗議,公然邀請達賴和熱比婭,中國罵完也就沒事,生意照做,朋友照交。當然各國也不能太讓中國難堪,必須在甚麼地方妥協讓步,顧到中國面子,作為交換。台灣這次一再強調達賴只能做宗教活動,不得參與政治活動就是說給中國下台的。中國國台辦在抗議時也只譴責民進黨,隻字不提馬英九和國民黨,就已露出留下後路的端倪。
幾乎所有的國家領導人,無論民主或威權獨裁,在遇到國際和國內利益衝突時,都須優先照顧國內需要,否則很快就被推翻。馬在衡量達賴事件時,面臨困難抉擇,他選擇服從內部因素,是很正確的,也讓民進黨出乎意料而搬磚砸腳。這非常有助於馬挽回救災而劇跌的民意滿意度。

各方自制讓祈福圓滿

達賴一到台灣即主動宣佈取消原訂的記者會,讓人欣慰;而外交部表示,達賴毋須辦理簽證,直接給予禮遇入境。民進黨迄今也沒有拿達賴事件大肆挑激馬政府和中國;中國官方在批判民進黨邀請達賴之後,並沒有持續為難台灣。各方的隱忍自制,使祈福這件事顯得圓滿平和,為將來兩岸處理棘手事務,多了層經驗和模式。
台灣是民主自由多元的開放社會,歡迎宗教領袖來是這種體制精神的彰顯。如果中國不准誰來台灣,台灣就順從,將來他要台灣放棄民主的生活方式,把台灣港澳化,台灣還有抗拒的意志與勇氣嗎?
文: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