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患指數升觀塘最勁議員:政府資源傾斜 滅鼠事倍功半

鼠患指數升觀塘最勁
議員:政府資源傾斜 滅鼠事倍功半

【本報訊】本港仍未解除人類豬流感威脅,鼠患又來襲。食物環境衞生署公佈18區鼠患參考指數,較去年同期激升,當中5區指數逾10%,觀塘更是重災區,指數高達18.8%,署方加強滅鼠工作,之後情況雖略為改善,但仍遠高於去年同期,反映鼠患未解決。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縱使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領導的全城清潔運動在5月展開,但資源往豬流感傾斜,令滅鼠工作事倍功半。 記者:梁瑞琼

食環署自2000年起,每年在選定範圍放置鼠餌,統計鼠餌被老鼠咬囓的百分比,作為鼠患參考指數以監察鼠患情況,今年上半年18區平均鼠患參考指數為8.5%,大多數分區的指數介乎2.7至8.4%,5個分區的指數超過10%,包括觀塘(開源道)、屯門(河田街)、東區(七姊妹道及電氣道)、離島區(大嶼山富東街)與南區(利興街),其中觀塘區指數高達18.8%,是18區之冠。

上半年殺鼠13700隻

縱然各區指數遠高於去年同期,但食環署發言人表示,本港整體鼠患情況大致受控,會在指數高於10%地區加強滅鼠工作,並指出錄得較高的鼠患參考指數,主要由於區內一些後巷環境衞生欠佳,例如雜物堆積、食物殘渣處理不當,或工廠大廈採取防鼠措施不足等,以上5區經加強工作後情況均有改善,指數明顯下降。
此外,今年首6個月,食環署捕殺約13,700隻老鼠,堵塞約3,800個鼠洞,並就巡查時發現的鼠患情況發出約3,300個警告。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批評當局滅鼠不力,只着力應付豬流感疫情,令滅鼠資源不足,縱使有全城清潔運動,卻難以專攻有關黑點,作針對性滅鼠行動。「鼠患係長年累月,但係豬流感扯晒啲資源,邊有人理鼠患。」他指,鼠患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應制訂長遠、持久且針對性的滅鼠計劃,並引入外國經驗,研究利用不同方法滅鼠,方可徹底解決問題。

全港五大鼠患黑點參考指數

觀塘(開源道)
08年上半年:4.4% 09年上半年:18.8% 改善後:10.0%

屯門(河田街)
08年上半年:2.7% 09年上半年:16.7% 改善後:11.8%

東區(七姊妹道、電氣道)
08年上半年:2.1% 09年上半年:15.6% 改善後:5.2%

離島(大嶼山富東街)
08年上半年:9.3% 09年上半年:12.0% 改善後:9.3%

南區(利興街)
08年上半年:3.6% 09年上半年:11.8% 改善後:8.6%

註:當指數高於10%,食環署會加強當地滅鼠;達20%或以上,相關部門聯合專責小組採防治特別行動
資料來源:食物環境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