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銀監收緊銀行資本要求仍未成事,但銀行已自我加強監管。據悉,有商業銀行暫時叫停中央不鼓勵的個別行業貸款。
近期中銀監密集式接觸銀行,了解他們融資活動狀態,已令個別商業銀行收斂其寬鬆審批借貸態度。
深圳銀監局上月召開每月資金分析會議,約見逾10家商業銀行深圳分行信貸負責人,滙報全月的信貸計劃。
一名深圳商業銀行負責人對本報稱,銀行各自向銀監局滙報信貸資料,以該行為例,8月初已經感覺到中央收緊信貸訊號,並已開始逐步收緊信貸,同時對中央不鼓勵的個別敏感行業局部拒貸,尤其總理溫家寶上周點名的6個產能過剩行業,所有敏感行業往後獲批出融資機會近乎零。
建行、信行續爭借貸空間
消息人士表示,中央早已表明對污染行業不能「亂貸」,但個別銀行基於與客戶長期合作關係,在審批貸款上,會開方便之門。
再者,一些面臨被整頓的行業亦已經乘搭「四萬億刺激經濟快車」,成功獲得貸款,溫家寶嚴打產能過剩行業言論,給予偏離政策者當頭棒喝,暫停借貸,待中央最新指令。
雖然商業銀行與股份銀行紛收斂,不過亦有銀行想法子爭取借貸空間。內地傳媒報道,建設銀行(939)與中信銀行(988)達成一項巨額回購或信貸資產轉移協議,報道未有提及詳情,只引述一名股份制銀行負責人稱,此舉可令大銀行在打包出售信貸資產後,有信貸空間,往後借貸政策傾斜向中小企等行業,是雙贏做法。
浦發行否認已關水喉
《證券時報》昨報道消息指,總部位於上海的浦發銀行,8月份已經暫停貸款,浦發銀行昨否認報道,另一間內銀負責人亦指,「銀行不能全面拒貸,長期客戶會跑掉。」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昨稱,當前的貨幣政策由寬變緊,政府應在第四季作出修正,否則,要有第二輪經濟刺激措施,才可保八,素有「金9銀10」(9月及10月為地產交易旺季)的地產市場,其銷情與地產開工率,可作為下一步政策制訂的決定因素。
不過,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寧上周六稱,他帶領的委員會前往廣州、珠海、深圳、大連、鞍山與瀋陽進行調研,得出結果就是部份貸款資金流向虛擬經濟,故銀行要調整好借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