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觀音談戀愛?武松搖頭晃腦吟誦白居易的詩?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紅樓夢》等早在百多年前已傳入西方,但因譯者對作品的理解有誤差、繙譯錯誤等問題,不但令作品未能原汁原味地呈現在外國讀者眼前,甚至鬧出不少笑話和爭議。中共建政60周年前夕,宣佈借助歐洲著名漢學家施舟人(KristoferSchipper)組織海內外權威學者,共同繙譯被視為中國文化遺產之一、中國最古老的典籍《五經》。
「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依靠現有的翻譯力量是非常困難的。提高翻譯水平,成立國家翻譯院是當務之急。」全國人大代表賈寶蘭對當前出版行業的繙譯水平頗感憂慮。與此同時,嚴重缺乏繙譯人才,讓中國文化無法與國際接軌。
《五經》無現代譯本 饒宗頤落淚
被譽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經典的《五經》曾有過英、法和德文譯本,但已是百多年前所譯,存有不少弊病,現代譯本又欠奉,早年國學大師饒宗頤出訪法國時,見它沒有現代譯本,感觸落淚。現年75歲的施舟人,生於瑞典,精通八種語言的施舟人遂向中國建議繙譯《五經》,獲官方採納,並希望他今年開始,組織海內外學者一齊繙譯,用三年半內率先推出英譯本。除將《五經》介紹給外國讀者外,亦希望能讓參與繙譯的中國工作者從中偷師。
《西遊記》譯成《俠與豬》
中國的古典名著之所以無法如西方的名著流傳萬世,在於缺乏優秀的繙譯人才,令西方無法全面了解中國文化,令西方繙譯家在繙譯中國作品出出現「無理頭」的情況。
早在1831年就有《西遊記》的日文譯本《通俗西遊記》,其後英國、捷克、波蘭等國譯本相繼問世。但他們將書名譯得五花八門,有《猴王》、《俠與豬》等;《水滸傳》早在300多年前被譯成英、法等12種文字。西方最早譯本是德譯本《強盜和士兵》,不但譯名牽強,還把「黑旋風」李逵的故事放在武松的身上,變成了戴宗神行法整武松,武松還會搖頭晃腦吟誦白居易的詩等等。
至於《紅樓夢》譯本,書名大多充滿歐洲式浪漫情懷,如法譯本《莊園裏的愛情》。最失實的譯名要算是《牛郎和織女》。早期也有英譯本把黛玉直譯為BlackJade(黑色的玉),但Jade也可解作蕩婦,與人物性格不配合。
北京《國際周刊》/上海《新聞晚報》
中國名著譯本問題多
《紅樓夢》
將黛玉譯成隱含蕩婦意思的「BlackJade」。又名《石頭記》的《紅樓夢》,書名被直譯《石頭裏的故事》(圖)。
《水滸傳》
出現多個譯本(圖)。部份譯本扭曲原著的人物故事,武松會吟白居易的詩;人物錯配,例如把李逵的故事,放在武松身上。
《西遊記》
書名繙譯五花八門,部份譯成《俠與豬》、《神魔歷險記》等。《Monkey》被公認繙譯水準較高的英譯本(圖)。
資料來源:北京《國際周刊》
話你知:經典《五經》儒家研究基礎
所謂《五經》,是指《詩經》、《尚書》、《儀禮》、《周易》和《春秋》。《五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典籍,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經典,二千多年來,一直被公認為中國文化最重要部份。
《詩經》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尚書》是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儀禮》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周易》是占卜之書,表面神秘,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春秋》則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五經》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