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是全社會的 - 李怡

資源是全社會的 - 李怡

一個台灣人記下一行人去德國旅行,到一個中菜館用餐的故事。餐館大廳桌多人少,一對情侶的桌子只有一個碟子,上面有兩種菜餚,另兩罐啤酒。另一桌有幾個老太太,桌上的菜餚也少,很快吃光了,在悠閒聊天。
這幾位台灣客人叫了滿桌菜,狼吞虎嚥之後,臨走時還有三分一菜餚剩下,留在桌面。當他們大搖大擺走出餐館大門沒幾步,就被餐館的人叫住了。他們以為漏了東西沒有拿,回去卻看到幾個老太太向飯店老闆投訴,像是針對那幾個台灣人。看到他們回來,老太太就用英文對他們說,你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台灣人覺得好笑,就說,「我們花錢吃飯埋單,剩多少,關你什麼事?」老太太聽了更生氣,其中一人掏出手機打電話。不久,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自稱是社會保障機構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開出罰單,要罰五十歐元。台灣人中有一個是居住在當地的人,他拿出錢,並一再說「對不起」。這位工作人員收下歐元,鄭重地對他們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不少人還缺乏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這些台灣人還懂得慚愧。他們把罰單複印後,每人留一張做紀念。其中一人還說要把罰單貼在牆上,警惕自己。
中國人的社會,無論中港台,整體富裕與發達程度還比不上德國。但平時請客吃飯,常點過多的菜,不怕吃剩,只怕不夠,或不好看,沒面子。尤其在中國大陸,剩下滿桌酒菜就揚長而去是最常見的現象。若在德國碰到上述事情,多數大陸人絕不肯付罰款,當然更不會引為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