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要為老師學生添煩添亂 - 盧峯

蘋論:不要為老師學生添煩添亂 - 盧峯

今天是開學日。每年開學日對數以萬計學生來說都是新的經驗,新的轉變,學校、教師也會忙的團團轉。
今年開學日學生、教師、學校面對的轉變比以往更大,衝擊更厲害,要處理新問題更多。
第一個逼切、貼身的問題是豬流感的威脅。經過六月份停課及兩個月暑假後,豬流感疫情不但沒有消退的迹象,反而深入社區,深入不同機構及團體;從醫院到幼稚園,從老人院舍到泳池都出現爆發。每天確診的個案則從百多宗升至三、四百宗,根本看不到疫情何時見頂,更不要說何時回落及紓緩了。另一方面,病毒造成的重病個案及死亡個案也在上升,前天就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市民因感染豬流感死亡。
換言之,豬流感對學生、學校的威脅其實比今年五、六月間更大,學校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及時間才可能避免病毒大規模入侵學校,才可能避免病毒在學校內大規模爆發。
除了提防豬流感威脅外,學生、學校今年面對的另一項重大而複雜的挑戰是落實新高中課程及作出各項相關的改動、調整。
經過多年的爭議、討論後,三三四新學制終於在今天落實。從中三升讀中四的學生固然要面對跟以往五年中學、兩年預科課程相當不同的安排,整間學校則開始長達幾年的過渡期,逐步從七年中學轉成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課程。過程中還要照顧最後兩屆會考生及高考生的需要。這樣的改變不可算不大,不可算不複雜。
就以課程為例,新高中開設的必修科──通識科是一門跟傳統學科不同的科目,課程範圍廣闊,涉及層面多,題材多元廣泛,又着重讓學生討論及自行發揮。這種比較開放、多元、界線不確定的學科不但對任教的老師是個挑戰,對學生、學校管理、其他學科都有衝擊。學校、老師在預備課程、教材方面花的時間的力氣肯定比以前多得多,不少老師還要參加額外的培訓以應付新學科的需要。
更麻煩的是,新的通識科以至高中其他學科在執行上仍有不少細節未確定,例如評核的方式及標準等。未來一段時間,學校、教師還要不斷因應新高中學制、課程出現的問題調整教學方法、課程安排等。
可以說,老師、學校、學生在今天開始的新學年面對的是一個既關乎切身利益也涉及香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大實驗。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支援及協助,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彈性及自主權,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空間。
特區政府該做的是減輕學校及教師的負擔,減少教師的沉重工作量,減少無謂的指令及指引,避免倉卒推行一些效果成疑的計劃如引發大量爭議的校園驗毒計劃。只有這樣,新的學年才會是有成果的一年,新的學制才能順利落實!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