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日開學,有調查顯示,貧窮兒童家庭在扣除綜援學習津貼或學生資助津貼後,平均仍要為開學花費逾2,600元,要因此縮減家庭其他開支。有組織建議將校服費及課外活動等費用納入資助範圍,減輕貧窮家庭負擔。
社區組織協會7至8月期間訪問158名來自貧窮家庭兒童。調查發現即使受訪者申請綜援學習津貼或學生資助津貼,仍平均要付約2,600多元的開學開支,如校服、上網費、午膳費及學校指定要參加的課外活動費用等。近八成半受訪者指需要縮減開支應付開學支出,逾一成半人更採「拖字訣」遲交費用。
今年升讀中一、與母親同住觀塘的郭永其,為新學年支出約三四千元購買教科書。郭母每月靠家務助理工作賺得二三千元,要額外再花數千元付書簿、校服等費用。為節省支出,永其決定今天起,每天由樂華邨家中步行到地鐵站再乘車上學。
另一來自綜援戶、升上中一的任綺琪則指,母親做校工,月薪5,000多元,但校方要求學生必須參加課外活動,最便宜的結他班,也要2,000多元買結他,每月還要交費300多元。
七成學生未買齊課本
社協幹事施麗珊指,現時政府的津貼制度不能全面保障貧窮學童,建議放寬津貼範圍,例如資助課外活動費、上網費及校服費用等,令貧窮學童有平等發展機會脫貧。
另外,青年民協早前訪問了204名師生,發現逾七成學生至今仍未買齊所有教科書,當中以新高中課程課本最缺貨,有學生更指仍欠八本課本。負責調查的青年民協成員任國棟指,中四教科書缺貨量嚴重,因為新學制課程內容變動較大,間接推遲出版社印製教科書時間而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