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曾蔭權正就十月的施政報告進行諮詢,並透過諮詢過程披露未來一年的施政重點,例如不會再加碼派糖,集中精力推動六大產業發展等。在政制改革這個重大議題上,曾特首表明施政報告不會太多篇幅討論,更向參與諮詢會的部份學者表明將公佈的政改諮詢文件只會處理二○一二年的政改方案,不會觸及二○一七年、二○二○年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問題,也不會提出明確的雙普選路線圖。據曾特首解釋,不提出普選路線圖及二○一二年以後的政制規劃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令問題複雜化,更難取得共識;其二是他沒有得到授權處理二○一二年以後的政改問題。
我們認為,這樣的取態,這樣的解釋不但不合理,更反映曾特首在政制改革方面毫無承擔,毫無誠信!
首先,政制改革是涉及香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重大議題,是市民多年來期盼着的改變。施政報告作為特區政府每年最重要的施政藍圖,實在沒有理由輕視有關問題,實在沒有理由把它當成無關痛癢的閒事。更何況距離人大常委會定下的特首普選時間表只剩下七年,距離二○一二年這個政改的關鍵年份只有兩年多,特首及特區政府有必要加強諮詢工作,協助社會盡快形成共識,為即將來臨的普選做好準備。偏偏曾特首卻把問題視作等閒,不把政改列為施政重點。這實在極不合理。
此外,曾特首任期還有不足三年,他手上的政治資本正在不斷減少,他的管治已開始出現「跛腳鴨」的味道。若果他不抓緊機會推動政改討論,凝聚共識;到明年更多想染指特首的人站出來,到明年他的政治本錢更少時,曾特首要解決社會上對政改的分歧將會更困難,更事倍功半。
另一方面,曾特首很着重的所謂六大產業發展在較早前經濟機遇委員會報告中也提及,有部份措施及政策已陸續出台,包括引入更多外國學校來港辦學等。換言之,有關政策已成定局,社會沒有甚麼爭議,等的是私人投資者的反應,等的是市場是否接受有關計劃。既然是這樣,特首及特區政府有甚麼理由不把精力、注意力轉向分歧更大、更需要共識的政改問題上呢?難道曾特首真的想政改再次原地踏步?
至於說施政報告及不久後出台的政改諮詢文件不會提出邁向雙普選的路線圖更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應該看到,在人大常委會定出雙普選時間表後,政制改革已有了明確的目標及方向,往下來最重要的工作是為落實目標做好準備及配套,讓整體社會包括參政人士、政黨、公務員清楚知道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雙普選。因此,二○一二年政改不再是一個獨立的檢討,而是邁向雙普選全盤部署的一環。只有提出整個過渡安排,提出一個清楚的普選路線圖,公眾才能判斷二○一二年該走多遠,該走多快,該變多少。只有提出路線圖,公眾才明白二○一二年的政改是否走得對頭。要是曾特首堅持不提出政改路線圖及邁向雙普選的過渡安排,市民便可能被弄的暈頭轉向,在似是而非的方案中遊花園,既無法凝聚共識,更無法為雙普選作好準備。這難道才是曾特首的如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