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踏入9月份,9月係一個多事嘅月份,01年有911事件,舊年嘅9月15號就有百年老號雷曼兄弟申請破產。雷曼事件除咗掀起金融海嘯,更令一班唔能夠承受高風險嘅投資者,發現自己個portfolio裏面,原來有名叫「迷你債券」嘅結構性產品。
仲有15日就係雷曼破產一周年,香港嘅雷曼迷債苦主,上過街、示過威,的確可以迫使到部份金融機構就範,賠錢平息風波。講開賠錢息事寧人,前幾日敏妮同位CFP師姐食晏,講開銀行又再大量招聘個人理財顧問,之前因為金融海嘯,搞到無人讀嘅金融學、經濟學同CFP,嚟緊應該又受歡迎。
其實好多人都知,銀行為業績要賣產品,銀行前線員工唔少要孭quota,至於投資者亦都唔見得對自己嘅投資負責任,所以唔知自己買乜,只係想知自己可以賺幾多。不過一場金融海嘯,令呢班投資者學精咗,自創一套安全投資法。
購多人買產品
聽師姐講,自從迷債事件,有幾家金融機構為咗息事寧人,願意賠錢同啲客和解,一班「精明」投資者就學精咗點樣揀投資產品。佢哋唔會再好似以前咁,淨係問隻產品有幾多厘回報,係咪保本,穩唔穩陣,反而首先會問,隻產品多唔多人買?
咁樣問嘅原因,唔係想知隻產品係咪好受市場歡迎,而係要知,隻產品出事時,多唔多苦主一齊上街,夠唔夠群眾壓力可以逼政府做嘢!
聽完之後敏妮拍手叫絕,亦倒抽一口凉氣。同時為銷售呢啲產品嘅金融機構,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嘅地位擔心,試諗諗,商業社會買賣雙方有一紙合約為憑,買賣細則條款都有白紙黑字寫明,但金融機構為咗彌補銷售手法失誤作出嘅補償,反而鼓勵個別投資者以群眾壓力保護自己權益,而唔係循正途透過增加自己嘅投資知識,保障自己,真係嗚呼哀哉!
溫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