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直靠高速自然增長拓展內地市場的東亞銀行(023),下半年有望首次參股國內金融機構,消息稱,東亞旗下東亞聯豐投資管理,正洽商參股內地小型基金公司金鷹基金管理,若最終參股成功並組成中外合營基金公司,料東亞涉資亦僅數千萬元人民幣。
記者:劉美儀
主管中國及財富管理業務的東亞銀行副行政總裁李民斌表示,已鎖定1間內地基金公司為洽談對象,冀最快年底前達成協議,詳情則未有透露。
金鷹基金管理02年8月獲准籌建,是中證監批准設立的首批民營非上市基金管理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註冊地在廣州。公司最大單一股東是持有四成權益的廣州證券,其他包括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創立的四川南方希望實業、廣州藥業(874)及廣東美的電器,3名股東各持金鷹兩成權益。
李民斌:洽談進成熟階段
李民斌表示,與有關基金公司的商談已進入頗成熟階段,具體投資模式或參股架構仍在研究階段,由於擬投資對象屬小規模基金公司,故東亞涉資金額不會很多。對內地基金市場前景,他非常看好,指業務增長高速,若東亞成功投資,未來可拓闊內地收益,從單倚賴利息收入擴充至其他收費收益。
相對參股內地證券公司,他指基金業法規更成熟完備,很多中外合資基金公司亦已成立,故基金業是東亞最想參與投資的領域。境外銀行參股內地商銀熱潮,3、4年前一時無兩,他說東亞「那時可能錯失一些機會」。
東亞銀行於07年為旗下基金管理公司,引入1956年便成立的德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德聯豐投資(UnionAssetManagement),組成各佔一半權益的東亞聯豐投資管理,該公司是東亞現時唯一的基金業務平台。
按中國監管規定,外資持有中外合營基金管理公司的權益上限為49%,外方基金公司的年資及資產規模亦有最低門檻。滙控(005)旗下滙豐資產管理於05年入股山西信託,組成滙豐晉信基金管理,滙豐持有該合資基金公司49%權益。
料下半年內地業務好轉
受金融風暴及內地宏觀形勢變化影響,今年上半年東亞銀行旗下東亞中國首次出現盈利下跌,貸款亦較去年底減少約7%;但李民斌對下半年內地業務好轉充滿信心,期望全年度東亞的內地貸款增長可達5至10%,長遠看,內地貸款對該行整體貸款佔比,會逐步從目前約四成水平增至超過五成。
東亞中國的內地分支行網點共71間,下半年計劃增開2間分行及5間支行,冀今明年底,分支機構分別達80間及95至100間。
各有優劣
揀分拆上市毋須等國際板推
東亞(023)規模雖遠遜滙豐,但在內地市場及本港人民幣業務上,卻經常與滙豐同享領先地位;滙控(005)已委任投資銀行啟動A股上市計劃,東亞副行政總裁李民斌表示,正積極研究內地上市方案,若分拆旗下東亞中國上市,好處是本身已屬內地的本地註冊公司,毋須像以集團境外企業身份,等待國際板完成籌建及相關法規出台才能申請。
若以分拆東亞中國方式上市,料最快明年下半年可登陸內地股市,惟他強調一切尚在研究階段,未確定任何方案或委任投行。
他指兩種方案各有優劣,最終視乎那個途徑較具優勢及內地監管審批情況。目前東亞中國資本充足率逾15%,足夠未來數年業務需要,但內地發展高速,加快資本運用擴展業務,有利提升股東回報,他同意若分拆東亞中國上市,較易補充內地子銀行的資本金。
盼今年下旬內地發人債
投行界人士指出,港資內地子銀行的規模普遍較內地城市商業銀行更小,分拆子公司雖較國際板上市靈活,只須經母公司的董事會及股東會批准後,便可向中證監提出申請,惟在內地大量商銀「排隊」申發A股,不少大型及股份制商銀增資配股的需要下,中證監對港資子銀行的上市申請有多大優先考慮,值得商榷。
東亞中國剛在本港發行首批40億元人民幣債券,期望今年下旬或明年首季,獲准在內地同業間市場發行人債。截至6月底,東亞內地業務資產值總為1239億元,對整個集團佔比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