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末期腎衰竭患者在等候腎臟移植期間,須接受洗腎治療續命,近年外國及本港研究均發現,患者接受家居洗血的洗腎治療,不但可增加治療彈性,更能有效排出體內毒素,有助改善貧血及高血壓等症狀,患者存活率更可媲美接受了屍腎移植人士,醫院管理局計劃擴大家居洗血資助服務。 記者:梁瑞琼
本港約有7,000名末期腎衰竭患者,現時約有3,000多人在公立醫院接受俗稱洗肚的腹膜透析治療,700多人則接受洗血治療,每年約有100多名洗肚患者因出現腹膜失效問題,須改為洗血。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唐國隆指,以往患者定期到醫院洗血,由於資源有限,每名患者每星期約進行兩至三次治療,每次約5小時,現時則可選擇晚間在家中洗血。
部份患者照常上班
現時約有22名患者在家中洗血,其中10人已進行逾一年,一項針對這10名患者的研究顯示,貧血及高血壓等問題大為改善,約有一半人甚至可以停藥;外國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更發現,家居洗血患者存活率,與接受了屍腎移植的患者相若。唐國隆指患者隔晚洗血約8小時,一般在睡眠時同步進行,治療時間較在醫院長,更能有效排出毒素,又不會影響患者日間活動,22名患者中有19人可從事全職工作。
家居洗血的費用昂貴,每月約12,000元,唐國隆指,首30名患者可得到香港腎科基金的資助,他們每月只需付出約3,000元,醫管局未來將有大型計劃,資助額外約100名患者接受家居洗血。他稱,首要是為腹膜失效的患者提供洗血治療,將來可推廣至其他患者。進行家居洗血前,患者要接受兩至三個月培訓,但體弱、年邁及有精神病患者不宜使用。
51歲的杜健文3年前開始洗肚,數月後已要轉為在醫院洗血,到07年開始在家中洗血,病情有好轉,更可停服降血壓藥,現已重返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