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勁升 最高每呎93元籠屋板間房呎租貴過豪宅

逆市勁升 最高每呎93元
籠屋板間房呎租貴過豪宅

【本報訊】酷熱天氣下,窩在只有30平方呎的斗室,晚上輾轉反側,與木蝨、老鼠、蟑螂同眠。這一切都是本港10萬名籠屋、板間房居民的寫照。團體調查發現,40%籠屋板間房居民失業,逾20%人因金融海嘯遭減薪,但籠屋板間房單位逆市加租,升幅達一成半,其中籠屋租金呎價中位數60元,最高更達93.3元。板間房租金呎價亦達30元,較部份傳統豪宅更昂貴。
記者:王智君、馮永堅

社區組織協會4至6月,在深水埗、大角嘴、油尖旺及土瓜灣等地,成功訪問了174戶,共267名居於籠屋、板間房及套房單位的居民。調查發現,10.7%籠屋板間單位的租金在金融海嘯下不跌反升,平均加幅為一成半,有業主更瘋狂加租40%,令整體呎價中位數由07年的23.9元推高至現時的32.9元,媲美半山豪宅。其中20%單位呎價高達60元,最高更達93.3元,十分驚人。
籠屋單位面積中位數只有18方呎,活動空間只限於狹小的床位,廁所、廚房10人輪流共用。居住環境如此惡劣,其呎價中位數卻高達60元,比設有獨立廁所的套房高出近40元,板間房的呎價中位數為30元。

籠屋及板間房居民不但要忍受失業,還要忍受租金逆市狂升。資料圖片

籠屋是香港貧富懸殊的一個寫照,多年前拍製的電影《籠民》便以此為題材。

三分一收入交租

除了捱貴租,籠屋板間住戶還要面對失業減薪威脅。調查顯示,40%受訪者失業,比率較06年高出一倍。另外,24%受訪者表示,金融海嘯後收入減少,減幅逾30%。大部份籠屋板間房住戶都是低收入及綜援人士,即使有工作的受訪者,其家庭月入中位數僅為6,000元,遠低於本港工資中位數約40%。貴租加上收入少,受訪者平均每月用三分一收入交租,生活捉襟見肘。

生病不敢看醫生

8歲的李佳瑩與母親同住旺角一個24方呎的板間房單位,月租1,000元,平均呎價約42元,與位於中半山的曉峰閣及西九龍的君臨天下等豪宅相若。斗室內,只能容納一張碌架床及一個小櫃,不論溫習或玩耍,佳瑩都只能窩在床上。她表示,晚上總是睡得不好,「好多蚊咬,開風扇都好熱」。
佳瑩的爸爸正失業,現於內地照顧仍未成功申請來港的弟弟。綜援金加上佳瑩媽媽的兼職收入,每月也只得逾4,000元。李太表示,即使佳瑩生病,也不會看醫生,「畀佢飲多啲水就算」。她現時最大的心願是一家團圓,「希望一家人可以開開心心,盡快離開呢個地方」。

李佳瑩與母親同住在一個24平方呎的板間房,平日只能窩在床上溫習及玩耍,天氣悶熱時更是苦不堪言。司徒世華攝

籠屋板間房套房與豪宅租金呎價

籠屋 $60(最高$93.3)
板間房 $30
套房 $23.3
*上述為全港各區中位數

豪宅
九龍站君臨天下 $31-$42
中半山曉峰閣 $27-$42
山頂紅山半島 $33-$34
九龍站擎天半島 $25-$30
馬灣珀麗灣 $11-$22
上水御皇庭 $9-$12

資料來源: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中原地產

九龍站君臨天下

中半山曉峰閣

特稿
「業主唔憂無人租」

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簡陋籠屋就像呎價動輒逾萬元的豪宅般供不應求。社區組織協會表示,現時有約10萬人居住在籠屋及板間房內,在金融海嘯影響下,籠屋住客人數勢必有增無減;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政府公屋興建計劃經常被地區人士反對,拖慢了公屋供應,相信未來一段時間籠屋居民很難上樓改善生活。
社協主任何喜華昨表示,現時住在籠屋及板間房人數約有10萬人,「單位」一直是供不應求,租金也未有跟隨經濟表現一起下滑;每逢租約期滿,籠屋居民都會被業主狂加租,「籠屋同板間房入住率百分百,啲業主都唔憂無人租。」他指,住在籠屋人士多是獨居長者或綜援戶,面對私樓租金不繼上升,他們收入根本無法負擔較多租金,搬走遷往環境較好的單位,無法脫離籠屋、板間房的生活。

促檢討公屋上樓政策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指,房委會近年大部份興建公屋計劃都被區議會及地區人士反對,加上復建居屋無期,減慢了公屋的流轉。他指,部份籠屋居民是新移民,因未居滿7年而不合資格申請公屋。他建議當局檢討上樓政策,讓住在籠屋及板間房、又不合資格申請公屋居民也可申請上樓。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