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發展專責小組下月公佈研究報告,領導該小組的副局長陳維安表示,擬由明年新學年起,書商需要將送給學校的教材開支,從教科書成本中分拆出來,由學校按需要自行購買,令書價得以降低。不過,津貼中學議會估計每名學生每年只能節省15元。
記者:倪清江
特首曾蔭權去年發表施政報告時,指示教育局研發電子課本,以減輕家長負擔。教科書售價偏高的原因之一,是書商將贈送學校的教師用書等教材的成本,轉嫁至學生用書上。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接受訪問時透露,已獲得書商同意將有關成本分拆出來,但他未允透露對書價影響有多大,暫定明年新學年起實行。
津貼小學議會贊同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廖亞全表示,學校只預期每科花最多500元購買書商提供的教材。以此推算,假設一級有200人,攤分後每人每科只可節省2.5元,以新高中每人修讀六科計算,即一年每名學生合共只能節省15元,與一套三、四千元的教科書計算,正是「蚊髀同牛髀」。
教育局和教育出版商會都稱,未能提供學校教材佔教科書成本的比例。廖亞全表示,現時每科可獲200至500元購買參考書,日後可同樣以這筆款項購買書商提供的教材,學校高中開辦12科,加起來便是約6,000元。他對書商現時贈送的教師用書等教材有保留,「有一半用不着,第日會有用先買。」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鄧貴泰表示,暫時難以評估學校需要動用多少款項購買教材,他贊同把教科書的成本分拆出來,「冇理由學校用嘅嘢,要小朋友畀錢。」他相信當局會撥款給予學校購買。
書商盼分階段推行
教育出版商會會長王偉文表示,不反對分拆教科書成本,他表明書商有兩點立場:必須分階段推行,例如先分拆初小的教科書成本;確保學校有資金購買教材,「(當局)唔畀錢,學校就冇錢買,唔通要老師自己做?」他表示,當局仍未表明會否撥款予學校購買,「(教育局)成日話學界會有錢去買」,他強調不會逼書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