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內地股市未再出現持續下挫,上證綜合指數全周報跌100點,表面看來,對港股的壓力有所減輕,但從投資者的實際角度來看,上周A股「日升日跌」的走勢更令人沮喪。
內地股市由高位下跌兩成,是受多項傳聞所影響,當然,股市急升後的套利活動,以及銀行對信貸資金規範化亦令資金流出股市。但實際上至今仍未有具體的新政策出台,而溫總點名個別行業產能過剩的言論,又令大市再添反覆,在內地股市欲彈仍跌的不明確走勢下,投資者亦不敢輕易動手,市場成交明顯縮減。
雖然上周恒指仍守於20000點以上,但這個水平其實大家的入市意欲不高。筆者認為短期恒指仍在19600至20600點水平上落的機會較大,在8月份新增貸款數字,以及銀監會未真正表態是否將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調高之前,港股仍是要先測試19600的支持力。因此,今周大家更應緊盯內地市場對政策的各項揣測,以及快將公佈的8月份採購經理指數及新增貸款數字,一旦這些事項清晰,投資者入市意欲將再獲提高。
可能因為大家將注意力集中於內地股市身上,對於公司業績的數據未作完全反應。筆者相信當大市喘定時,資金將再專注於公司盈利預測及估值方面入手揀股,大家不妨先行一步,在業績中尋寶。
揀股由業績入手
事實上,在今次業績公佈期內,不少公司盈利預測已被調高,令估值更為吸引,只是因為現時市場氣氛欠明朗,令盈利改善的公司也不被注意。相反,一些盈利欠佳的股份則即時被拋售。
內銀股則可留意中國銀行(3988),上半年業績不俗,次按撥備可望於下半年有回撥,派息比率有所提高,現價市賬率1.9倍,是建設銀行(939)以外的另一內銀股投資之選。
有業績前景的股份亦包括光大控股(165),雖然光大控股上半年盈利倒退,但下半年受惠於分拆光大證券而有約30億元人民幣盈利入賬,加上未來數月仍有新股上市,而分拆光大銀行亦應事在必行,可作中短線之選。
部份股份亦已因為盈利預測被調高,估值上變得吸引,包括滙豐控股(005)、中國人壽(2628)及騰訊控股(700)。
熊麗萍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