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IVA港舵手籲越早買越好盡量慳都要供教育基金

AVIVA港舵手籲越早買越好
盡量慳都要供教育基金

AVIVA香港董事總經理聶世文在保險界工作20年,育有4名子女。他認為,為子女安排教育及生活基金,越早越好。即使資金緊絀,亦應盡量減省開支,盡快為子女開始籌謀,寧願其後按當時經濟環境,調整儲蓄計劃。 記者:黃碧珊

父母都希望為子女提供最優質的教育及生活環境,但生活逼人,加上很多家長以不懂投資理財為由,未有為子女教育及生活早作預算。聶世文表示,「每遲5年開始安排,所需金額倍增。」

每遲5年買 金額倍增

以現時本地大學學費約4.2萬元計,假設每年通脹3%,18年後當小朋友上大學時,學費便要逾7萬元,4年大學課程學費近30萬元。若父母在孩子出世時便儲蓄投資,假設年回報5厘,每個月儲約860元,孩子18歲時便有足夠的教育基金。倘若到孩子5歲時才開始安排,除非冒較大風險,冀增加回報,否則以相同的年回報率,每個月便要儲1400元。
對於資金緊絀的父母,或不能騰出餘錢供款,支付教育儲蓄計劃,聶世文認為他們應檢討金錢如何運用,盡量節省生活支出,「如飲少杯咖啡、買少件衣服。」他強調,「子女儲蓄計劃,越早開始,可累積金額越多,但亦應按個人財務需要考慮。」
他為4名子女安排的教育儲蓄方法均有分別,會視乎子女出生時的經濟情況決定,首兩名子女以一筆過金額投資,其後兩名孩子則以定期供款形式投資累積。他說金額多少並不是首要條件,最重要是實施計劃。他又指,不論那種供款方法,父母最重要是面對現實,以符合個人能力的方式,應付有關儲蓄計劃,並在安排計劃後,按經濟情況作出修改。

供款宜符合個人能力

雖然聶世文從事保險業已20年,但由於他主要負責行政決策工作,故將理財策劃工作交託專業理財顧問。熟悉保險理財運作的他解釋,即使在網上很容易找到不同的計算儲蓄方法,只要綜合有關支出,加上通脹因素,及折回現值,便可得到儲蓄目標,但答案是否準確,及如何達成目標,對一般人來說是很大問題。
他又指,香港人僅着重短線投機,部份銀行理財顧問則偏重推銷銀行產品,故更需要專業人士的意見。

聶世文建議,買教育基金越早越好。 程志遠攝

大仔儲蓄盒錢分四用途

聶世文雖然將理財策劃重任交予專業的投資理財顧問,但他亦有自己一套親子理財方法。他為大兒子預備了一個有4個格子的「儲蓄盒」,4個格子各有名字,分別為給予(Giving)、生活(Living)、儲蓄(Saving)及財富(Wealthing)。

分作給予生活、儲蓄財富

每星期他會給兒子10元零用錢,要他將錢分到儲蓄盒的4個格子中。放在「給予」格子內的錢,可與朋友、家人分享或用來捐贈;「生活」格子中的錢,是自己日常使用的。至於「儲蓄」則是用來購買想得到的東西,或達到夢想;「財富」則是未來使用。
由於「儲蓄」及「財富」不是即時使用,故這兩個格上了鎖。相反「給予」及「生活」兩個格子可隨意打開。聶世文認為兒子還未有能力明白理財,故沒有要求10元零用錢應怎樣分配於每一格子,但當兒子不放錢入「儲蓄」及「財富」格子內時,會要求每格也應得到分配,希望潛移默化使他明白,「moneyfortoday,moneyfortomorrow」。

聶世文為大兒子預備了一個有4個格子的儲蓄盒。 程志遠攝

附保險成份 供最多21年

市面上有很多教育基金選擇,除了儲蓄投資,一般附有保險成份。初生嬰兒出生滿15天及持有出世紙,便可投保,供款期由5年至21年。假設現投保額為50萬元,18歲時,中銀「孩子天」、紐約人壽「伴您成才」及滙豐「教育樂全保」,每年可保證獲12.5萬元。
紐約人壽及滙豐其後3年,每年亦有相同金額,中銀在21歲時會加碼,可取15萬元。

部份儲蓄教育基金資料

假設出生1個月後投保,壽險保額50萬元

中銀「孩子天」
供款年期:21年 每年供款:1.9萬元 總供款:40.18萬元
保證現金每年可取#:12.5萬-15萬元* 保證現金可取年期#:4年

紐約人壽「伴您成才」
供款年期:21年 每年供款:2萬元 總供款:42.51萬元
保證現金每年可取#:12.5萬元 保證現金可取年期#:4年

滙豐「教育樂全保」
供款年期:17年 每年供款:3.3萬元 總供款:55.93萬元
保證現金每年可取#:12.5萬元 保證現金可取年期#:4年

英國保誠「新生代19」
供款年期:10年 每年供款:1.2萬元 總供款:12.43萬元
保證現金每年可取#:12.2萬元 保證現金可取年期#:1年

註:#於18歲時可得;*15萬元於21歲時可得,18至20歲得12.5萬元
資料來源:各保險計劃

理財疑難專家幫你

如果你在理財路上有任何疑難,歡迎你寫信來,只要你寄來的資料夠詳盡,並附上聯絡電話,理財版會幫你安排與理財專家面談,免費為你度身訂做更適合你的投資組合。
傳真:23703886;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郵寄: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八號《蘋果日報》二樓理財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