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歷史通用漢語人民幣 中國屬土清朝割讓

果敢歷史
通用漢語人民幣 中國屬土清朝割讓

果敢(Kokang)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明清時屬中國,明末永歷帝朱由榔被清朝大軍追殺,率數千殘兵隨將一路南逃入緬,在果敢落地生根,迄今果敢人講起身世,仍愛稱「祖上來自南京府」。
1852年英國佔領緬甸,中國失去對果敢的控制權。英國人發現那片土地氣候適合罌粟生長,派人傳授種植技術,並收購製成鴉片銷往世界各地,令果敢淪為盛產毒品「金三角」,直至上世紀90年代初在聯合國幫助下禁毒停產。

賭業資本多來自香港

1897年,清王朝與英人簽約,果敢正式劃入英屬緬甸,當地漢人改稱果敢族,漢語叫果語,漢文叫果文。上世紀50年代初,中共建政後,國民黨殘軍敗逃緬北,其中93師駐果敢,割據管治,並創辦軍校培養後人,彭家聲即為當時學員之一。幾十年來,緬北地方與中央對抗,戰亂不停,直至1989年緬政府同意成立特區自治,各區自擁軍隊,果敢為第一特區。當地社會全盤複製中國,通用漢語、人民幣,軍隊穿中國軍裝,商業活動九成由中國人經營,黃賭業氾濫,其中不少賭業資本來自香港。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