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櫻 自由撰稿人
政府早年為洗脫填鴨這個刺青,高唱通識教育,課程匆匆上馬。課程內容刻意無遠弗屆,樣樣範疇都順手拈來,美其名為擴闊學生視野,但回頭一看,只見雜亂無章。考卷的開放式題目,名義上是容許學生作多角度思考,卻又附設modelanswer以供評分,本質還是照單執藥即得滿分。通識教育理念再高,始終要服膺香港的考試及教育制度,最後落得不明所以、不陰不陽。
通識考試一如傳統會考及高考,從來都是一個協助篩選人才、分配社會資源的過程。既是一個放諸全體學子的天秤,評分自然要按客觀、可循的標準來釐定。對學生而言,modelanswer是本地考試制度中的福音:只要肯讀肯背,智商正常,必然有回報。試題刻意取材於本地時事,範圍縮窄,即試題有迹可尋,絕大可能貼得中,升呢易過借火。
獨立思考勿當真
通識被納為考試科目,就注定它要淪為萃萃學子升讀大學的踏板。先不說幾年通識效果成疑,學位在前,學生不會介意在幾年內培養甚麼「獨立思考」。大家都望跟通識與宗教科一樣,題目有迹可尋,答案有路可循,只要答題時仙女散花,必然中的。
一言蔽之,通識,不過是香港教育制度對「獨立思考」paypaylipservice。私下想想可以,萬不可宣之於紙。隨便舉例,假如有學生天真極致,答題時有意無意地踰越禁忌,夠膽直書平反六四、質疑四川豆腐渣工程、批評奧運好大喜功,最後偏偏陰差陽錯,試卷落入史前憤青,體無完膚事小,失卻學位事大,隨時死得不明不白。反之,師生手拿modelanswer,先可摒除改卷員的主觀意見,繼而學生能捉摸立場,見風駛舵,要含糊其辭可以,要慷慨激昂亦得。台灣必然統一,西藏不能獨立,六四自有公論,和諧管治為本,主旋既定,學子們就得靠自己鐵畫銀鈎、八方引援。或搬字過紙,或舊調重彈,或精心雕琢,幾小時內疾筆衝鋒,高分好Grade為重。想獨立思考暢所欲言,還不如留言到網上Newsgroup,何必要跟自己前途過不去?
權力就是硬道理
要真正推廣通識,各大圖書館汗牛充棟,互聯網資訊浩如煙海,「硬件」其實從來不絕。關鍵是不論在政治或民生,香港均缺乏一個容許離經叛道、理性主導的氛圍,資訊再多,都容不得人人放心大聲表述。今時今日的香港,權力就是硬道理,歪理越大越氣壯,重鎚一落,人人大腦都要失去知覺。想發聲,只要隱姓埋名,在互聯網不知不覺。再說一般課堂,每節不過四十分鐘,一班四十多人,老師為趕課程進度兼資源欠奉,一切從簡,來去匆匆,堂上最好大家平心靜氣,一唱一和,樂也融融。結果是社會窒梏與課堂限制用力一扯,令通識教育絞死半路,淪為教改的墓誌銘。
通識的本質是寓學習於生活,讓學子有一個自由開明的氛圍,去潛移默化,去心領神會,終生受用。只要社會風氣容許,鼓勵學生敢問、敢想、敢辯,人生無時無刻不通識。妄想將無邊通識制度化、規範化,用考試綑綁,再將獨立思考困於課堂一隅,是教育局在遙想教育理念時的精神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