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因父之名──愛德華.甘迺迪 - 盧峯

探針:因父之名──愛德華.甘迺迪 - 盧峯

若果愛德華.甘迺迪不是甘迺迪家族成員,而是叫愛德華.多爾(EdwardDole)或愛德華.哈金(EdwardHarkin)的參議員,他的死訊大概只能在報紙一個小角看到,不會有連篇累牘的報道,更不會有多國領袖的悼詞。
老實說,愛德華.甘迺迪個人的成就、成績不能算突出,他帶給甘迺迪這個名字的光采遠少於甘迺迪這個名字帶給他的光采。
從踏入政壇的第一步開始,他靠的就是甘迺迪這個姓氏及家族的影響力。一九六二年愛德華剛滿三十歲就成為麻省參議員,接下他哥哥約翰.甘迺迪兩年前當選總統後留下來的位置。這位花花公子成功當選全靠老爸在背後拉線及家族在麻省的長久影響力。在他當選後,《紐約時報》發表社論,指愛德華.甘迺迪成功當選貶損了參議院尊嚴及民主選舉過程(demeaningtothedignityofthesenateandthedemocraticprocess)。
到他的兩位兄長先後遇弒身亡,愛德華.甘迺迪成了家族的大家長,理應全力確保家族在政界的影響力,繼承兄長的遺志爭奪總統寶座。可惜這位大家長既無魅力又無魄力,對參選總統又三心兩意。八○年終於決定出馬挑戰不得人心的卡達,可競選計劃亂七八糟,毫無章法,輕易被卡達擊倒,從此與白宮絕緣,也令甘迺迪家族聲勢一落千丈,難復當年勇。
作為第二最資深的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過去四十多年來的確協助推動過某些重要法案,的確有扮演協調兩黨的橋樑。但這些法案如"NoChildLeftBehind"bill的重要性不算高,對美國的內政、外交大局沒有起甚麼作用。反而他大力提倡的醫療保健制度改革毫無寸進,即使到現在得到奧巴馬總統大力協助也舉步維艱。若要數有影響力的議員,共和黨參議員多爾、民主黨八、九十年代的眾議院議長奧尼爾只怕比愛德華.甘迺迪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愛德華.甘迺迪沒有太多建樹跟政治氣候大變有關。八十年代開始,美國社會的黨政形態大幅右轉,自由市場、小政府、家庭責任、規範成了主流價值,愛德華.甘迺迪代表的東北部民主黨自由派四面受敵,影響力大減,在國會的聲音變得薄弱。甚至民主黨內部也出現克林頓這樣的務實派,跟甘迺迪及自由派抗衡。結果當克林頓在九二年重奪白宮寶座時,愛德華.甘迺迪也沒有得到甚麼好處或額外的影響力。
愛德華.甘迺迪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也許是在關鍵時刻押注在奧巴馬身上,成功阻止了另一個克林頓(希拉莉)入主白宮。試想想要不是愛德華.甘迺迪這個黨內元老、自由派大老全力護航,奧巴馬這個政壇新丁根本鬥不過希拉莉一夥,只能在初選中飲恨。除了甘迺迪家族成員外,也許最懷念、最感激愛德華.甘迺迪的就是奧巴馬總統!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