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本月新貸料僅2500億

內地本月新貸料僅2500億

【本報訊】面對中銀監擬收緊資本要求,以及審計署下月全面調查銀行資金流向,內地多家銀行進一步收緊批出新貸款,更有銀行不批准將票據融資轉為中長期貸款,銀行自我約束,令8月新增貸款可能低於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甚至有經濟學者估計只有2500億元。
本月初,銀行界仍相信8月新增貸款可達5000億元,市場突然傳出新增貸款將再縮減,是源於中銀監擬收緊資本要求,此要求雖暫未成事,但絕大部份銀行已各自籌謀,按中銀監下達的建議自我調研。在作出新規劃前,需先解決燃眉之急,就是審計署下月派員到銀行調查資金流向。消息人士稱,多家銀行在過去數周除進行內部審核,更延批或停批個別貸款,更重要的是,不批准即將到期的票據融資轉為中長期貸款。
上半年7.37萬億元新增貸款,其中票據融資達1.7萬億元。消息人士稱,不少融資貸款是按中央「放水」要求而批出,故審批十分寬鬆,當中有些是企業用作「先借後存」(以低息融資再存入銀行賺息差)、或借貸後再借予第三者、或部份資金並非用於原本計劃,暫流入股市及樓市。

銀監擬收緊資本要求

今年上半年的1.7萬億元票據融資中,其中1.48萬億元是首季借出,消息指出,票據融資期由3至6個月不等,到底多少已轉為長年期借貸,很難推算。不過,票據融資從7月開始減少1982億元,由此看來,相當數量的票據融資未轉為借貸。消息又稱,在監管機構眼中,銀行此舉是正面,一來銀行在未來數月可借出貸款額度已不多,加上銀行恐中銀監一旦收緊資本要求,可借出的資金,據證券界估計,又減少7000億元,而這筆巨額資金可流入實體經濟,這正是監管者樂見。
銀行「突然自律」亦未令中銀監放心,消息指,中銀監日前再通知銀行,勿再在每月的最後一周「慣常」寬鬆地批出貸款。興業銀行資金交易中心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對《第一財經日報》稱,8月信貸很可能回落至2500億至3000億元。

中銀監建議收緊銀行資本金

1)擬進行資本補充時,需討論其必要性與可行性、明確融資渠道與時間表等

2)董事局通過並實施資本補充機制與中長期資本規劃後,亦要設完善機制及承擔最終責任

3)要確保資本特別是核心資本的長期穩定,強化資本抵禦風險能力

4)再補充資本時,應結合實際需要

5)有需要補充附屬資本時,根據中銀監已批准的累積額度內,進行新換舊

6)發行次級債及混合資本債作為補充附屬資本時,商業銀行核心資本充足比率不可低於7%,其他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可低於5%

7)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及混合資本債的額度,不得超過核心資本25%,其他銀行不得超過核心資本30%

8)應向非金融銀行機構發行次級債及混合資本債,商業銀行買入單一銀行的次級債及混合資本債的額度,不可超過本身核心資本15%,全數的不可超過20%

9)持有其他銀行發行次級債及混合資本債,需從資本中扣除

10)研究其他擴充資本渠道

11)中銀監將根據上述原則進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