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省固始縣有一個很荒唐的選舉結果:十二個鄉長進行公開推選,結果十二個當選人,竟然清一色是幹部子弟或家屬。縣委組織部聲稱,推選符合程序,不容質疑。不過,符合程序就沒問題嗎?
揭發這個驚天選舉結果的是網民的帖子,固始縣委組織部長周輝確認該帖內容屬實,他說:「最後公選出來的十二名鄉鎮長,確實大都為官員之後,帖子裏說的是縣人大副主任、縣政協主席等人後代,也基本屬實。這不代表就是不對的,他們當選符合相關程式,符合條件,難道官員之後就無權當選?」
原來這次「公選」分成三部份:第一,四十三歲以下、任副科級二年以上者可自薦;第二,經科級以上幹部、老幹部代表三百多人投票,推選出來六十多名候選人;第三,數天考察後,縣委常委等五十多名官員投票選出各鄉鎮長。正是這種「鳥籠式選舉程序」,製造出這個機率低於億萬分之一的「神奇結果」。
中國官員以往只是黑箱作業、由「一把手」等少數幾個主要幹部說了算,但這種委任方式廣被詬病,於是從○七年起,部份基層政權引入稍為公開、增加少許民主成份的公開推選方式。但這種「民主」、「公開」的推選程序,出來的結果竟比原來的委任制更讓人不堪入目!
在委任制下,一把手們還不敢明目張膽私相授受,在轉移權位給下一代時,還要含羞答答,找幾個老百姓代表入局。但有了公開推選的「程序」,就可以肆無忌憚進行權世襲了,因為責任全在「程序」。所謂「程序」,只是用來掩人耳目、製造預設結果的工具。
事實上,中共早已把「程序」玩得出神入化。將目標人物送入司法程序,自然得到領導人想要的審判結果;把政府議案送交全國人大,表決程序之後,即使三峽工程等極富爭議的議案,都會獲得通過;公共事業加價的「聽證會」,很多時變成支持加價的大合唱,消費者代表只是扯線公仔。總之,中共可以透過程序,扭曲一切。固始縣符合程序的推選結果,出現清一色幹部家屬當選鄉鎮長,原因就是這些程序只是走過場的表演,一切皆由一把手們在幕後操縱。
這種預先設結果的「鳥籠選舉」,在中共的選舉中屢見不鮮,香港正準備檢討二○一二年後的選舉安排,我們必須高度警惕北京將這種虛假的選舉制度引入香港,否則,不要也罷!
孔捷生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