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要確保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措施奏效,令復蘇步伐得以更均衡、全面與持續發展,國務院勒令嚴批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的行業生產許可證,首當其衝除了傳統產業鋼鐵及水泥外,近年新寵的再生能源產品──風電與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原料)亦難逃一劫。
斷水源是最狠且快的調控手段,故國務院要求實行嚴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按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相關產業政策要求發放貸款,嚴格發債、資本市場融資審核程式。
嚴批鋼鐵水泥生產證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心進行整頓,顯然是已意識經濟失衡已到達不能不管地步,一籃子救市政策無疑是初見成效,惜有不足之處,部份產業結構調整慢,產能亦過剩、重複建設問題突出,鋼鐵、水泥因盲目擴張而產能過剩,故中央不准下放鋼鐵審批許可權,並要嚴格核發螺紋鋼、線材、水泥等產品生產許可證、嚴批用地等。
至於新興產業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出現重複建設傾向,故需要調控。值得注意的是,人大剛舉行的會議中要審議再生能源條例,並研究成立基金輔助發展。此刻國務院就要嚴管,究其原因,就是為漸成泡沫的煤化工、多晶硅與風電設備等行業「洩洩氣」,令新能源在經濟持續發展中,成為重要「推進器」。
國務院此決定亦非突然,溫家寶最近到訪考察風力設備企業後,已明言風力發電要合理,不能一哄而起。中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商尚德電力主席施正榮年中已提出警告,「光伏泡沫現在肯定是破裂了,多晶硅價格再也不會回到從前。」更重要是,07年中國只有3家多晶硅生產商,產能只有600噸,但至去年上半年已達5萬噸,佔全球90%以上產能。
除上述產業難逃整頓外,工信部昨日亦指,氧化鋁、電解鋁、化工與平板玻璃等行業亦存在嚴重產能過剩問題。上述行業或成下個調控目標。
國務院出招解決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
‧提高能源消耗、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入場門檻,完善多晶矽等新興產業入場標準
‧要強化環境監管,未通過環境評價審批的專案,不准開工建設
‧嚴格依法依規供地用地
‧實行嚴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