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的教育政策 - 武大郎

利字當頭的教育政策 - 武大郎

武大郎 自由撰稿人

每年會考放榜總會有五、六千名零分和萬多二萬名一兩分會考生。成績好的總被讚美為成功者,反之總是被標籤成失敗者。究竟香港的教育制度出了甚麼問題?是因為香港政府的教育政策一向「利」字當頭,近年的教改更把教育商業化,完全有違教育的本則。教育本應多元化,多關心學生身心和了解他們的想法,而非像現在那樣,只着重考試成績。

教改多年未見效果

近年的教改,進一步拖低教師們的士氣。教改朝令夕改令教師們無所適從,為了避免殺校,教師們被迫從事很多根本與教育無關的工作,如派傳單、到處宣傳學校;全因為殺校只以收生人數和營運成本為準則,教師被迫花過多精神和時間作推銷工作,變相令到教師不能以實踐教學理想為首要目標,完全忽略教學質素的重要性。近年學校們爭相以減免學費送獎品送電腦送免費午餐等招徠學生,是政府把教育商業化所造成。
諷刺的是十多年來教改怎改來改去也好,也沒甚麼成就。政府只懂改課程、改教學語言、改學制,卻不懂改革如何關懷有需要學生和問題學生。政府只注重學生考試成績,把教育精英化,令到成績較差的一群被邊緣化,使他們失去信心和成功感,對前途感到迷惘。有不少因缺乏關懷,而產生吸毒、濫交、欺凌弱小的行為,企圖以一時之快來忘記痛苦、脫離現實。而政府教育政策卻沒有應對措施。如想教育成功,政府必須一改利字當頭、商業化和成績大於一切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