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經常聽到人說,期貨有孖展成份,係洪水猛獸,所以投資者一般都以買賣股票為主。不過,近年越來越多投資者寧願自己炒賣,唔想睇老闆面色,所以筆者亦收到越來越多來信,問士佳即市期指生存之道。
即市期指買賣話難唔難,話易唔易,難在於即時市況之中,既要分析即市的買賣力量,又要留意外圍市況,或者是突發消息對市場的影響,甚至要分析投資者的心理,反應必須夠快。但也有其好處,因為基本因素不會在一息間改變,投資者大可以不理基本因素,純以技術面炒作,例如超買超賣、成交量異動,或以幾隻大股作指標,分析大市走勢,只要投資者能夠保持冷靜中立就可以。
靈活釐訂止賺止蝕位
驟然聽來容易,但人性使然,專業的炒家可能都會被自己情緒左右,做錯買賣決定,在市況順境時,表面上當然得心應手,但當身處逆境,還要去保持冷靜中立,就殊不容易。十個炒家之中,最後可能只有一兩個可以成功,所以輸家往往佔多數,但成功的炒家就贏到好多,當中有不少炒賣伎倆,他日有機會再跟讀者分享。
今日先從買賣紀律方面入手,因為即市指數唔會跟基本因素前進,所以一旦企錯邊,必須要有方法自保,筆者身邊有朋友從事即市期指炒賣多時,倒有些心得可以供讀者參考。
其中之一,是如何釐訂止賺止蝕,有些投資者喜歡用一些固定的數值去做止賺止蝕位,例如止蝕定在100點,止賺則是200點等等。這種方式其實可圈可點,因為大市在不同的市況,波幅可能完全不同,有時大市平均波幅上千點,有時則300-400點,近日指數基數變大,波幅又回升至500點以上,如果以同一數值作止蝕止賺,未免唔夠科學化,讀者不妨試用大市約兩三周的平均真實波幅(ATR)的1/3作為止賺止蝕位,例如行情進行了一定波幅之後,投資者估即市見底,買入造好,如果方向正確,指數就不應比投資者的入市位跌得太多,此時以大市平均波幅的一定比例作為指標,跌多於此數才離場,因為此數值會因應市況改變,較為彈性,亦可以切合不同市況需要,那比只用固定點數做基點,自然更加可取。
張士佳 華富嘉洛證券投資服務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