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排股票市場上落不定,皆因時有傳言,各地政府會考慮在經濟勢頭轉趨穩定時,逐步將已注入市場的資金撤回,以便資金市場慢慢回復到金融海嘯前,自由供求的情況。
屆時,息率便成為資金市場「供」與「求」的衡均價格(EquilibriumPrice),故不難預計當任何政府真的要進行「撤資」時,相關地區目前的「人為」低息環境將被打破,事關加息似乎是快速吸引外資繼續流入(或減少資金外流)的可行方法。
由於國際金融市場資金,大多可相互流出流入,而某一地區轉趨加息,其他地區在經貿未完全恢復過來時(尤指出口貿易未能轉強),自然會被迫透過「加息」留住資金,導致世界各地資金市場紛紛採用「你加息時我又跟」的博弈方法。
香港樓市當然不能獨善其身,面對因任何地區出現「撤資」而導致香港最終要加息時,供樓成本相應增加,有多少投資客(甚或用家)被嚇怕,亦是未知之數。若「撤資」由美國方面先帶起,美息上升後,因聯繫滙率關係,港息或許在短時期內,因仍有大量資金流入而毋須即時加息,又或加息幅度略細,但長遠而言,港跟美同步加息,實在是無可避免。
營商消費亦受牽連
日後中國(或香港)出現「撤資」時,除樓市會因加息而受影響外,本地營商、投資、甚或消費市場,同樣受到打擊,所受的傷害程度,將與當時整體經濟的復蘇程度成反比。換句話說,當經濟越好,政府「撤資」所引起的負面影響將會越小。
梁理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