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 - 陳也

香港文化? - 陳也

「任何家庭都難承受喪子之痛,但在香港文化中,這更代表失去了未來保障。」英國一位律師代表這樣說,這是老有所養的累贅版說辭。香港文化這條極需通波仔的血管,卻未必流着這樣優閒的傳統血液。我們的下一代,愈來愈多啃老和月光族,極端點形容,孩子是吸血鬼,要榨乾父母為止。孩子在溫室栽培成材,沒有回饋社會的良好意欲,更不願報效劬勞,最近就有任職銀行月入11萬的高薪女子,因為盜竊挪用客戶巨款被收柙,揭發她一直沒有供養父母,他們迫着申請綜援。這大概是不孝中最不值得饒恕的劣行。
貪圖逸樂,濫用社會資源的年青人多得很,香港文化假如曾經有過英國律師說的養老保障的話,那恐怕是曾特首那個獅子山下年代的陳年舊事。OK,你可以幫孩子埋單,留學多少年使費多少,或者像廣告那樣一筆過篤數四百萬,然後叫孩子畢業後年年工作,「清還」欠債。以英國這樁不幸車禍做例子,死者牛津畢業後年薪大約64萬,假設工作四十年,收入是2560萬港元。現在一輛不負責任的垃圾車白白把二千五百萬擲落焚化爐,不應該賠嗎?殆無疑問,應該。問題係,不必掛鉤到香港文化上頭。香港文化最特色而聞名海外的,是搶錢銀、不擇手段上位發財,月入11萬的垃圾通街係。說不定百年歸老前你那位年薪二千萬的打工皇帝乖仔會送你去堆填區安老,這樣心曠神怡的安排,不好嗎?這就是香港文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