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作人小女兒的童話故事 - 吳志森

譚作人小女兒的童話故事 - 吳志森

四川維權人士譚作人揭露超過五成學生枉死在豆腐渣工程之下,被當局羅織罪名,控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舉世嘩然。
譚作人身陷囹圄,留下母女三人在外面奔波煎熬。朋友這樣形容他的太太:「堅定而有條不紊地處理諸種事務,真令人感動……」譚作人的大女兒,到法院聽審,對中國大陸的司法黑暗,氣憤而無奈,網上讀到她的〈八.一二見證實錄〉,觀察入微,使人既感動又憤怒。小女兒不夠十六歲,竟然以未成年為理由,連旁聽證都不給,不准她進入法院。中國司法只是走過場的政治大戲,結果早有定論,稍有認識的人,都不會有任何期望。
譚作人被捕不久,小女兒與爸爸通信,寫到一個兒時聽過的童話故事,寓意深遠,叫人欷歔,特在這裏轉述,與香港的讀者分享。小女兒這樣寫道:
「爸:五月十五快到了,提前祝你生日快樂,並給你講一個兒時聽過的童話故事。在一個國家,有一個國王和三個公主。一天國王問三個公主:『你們有多愛我?』大公主說:『我像愛蜜糖一樣愛你。』二公主說:『我像愛花朵一樣愛你。』國王聽後十分滿意。問到三公主時,三公主說:『我像愛鹽一樣愛你。』國王一聽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將三公主關進牢房。
「故事講到這裏,我不禁一陣悲哀。不知三公主被她最愛的父親關進牢裏,心中是怎樣的凄凉?明明如此愛着父親,只是愛的方式不同,不像其他公主那樣甜言蜜語,就被下了大牢。三公主何罪之有?

「其實這個故事有個相當好的結局。一個鄰國的國王聽說了此事,便向三公主的父親發出邀請參加一個盛典,席間很多佳餚。一嚐,味如嚼蠟。這時有人告訴他:菜裏都沒有放鹽!國王恍然大悟,原來渺小的鹽不甜不香,卻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國王馬上回宮下令釋放三公主。從此以後,三公主得到國王最多的寵愛。這是有名的童話《鹽之公主》。
「故事有個好結局,但現實生活中的結局令人嘆息。國王能良心發現嗎?悲哀!你的家人和朋友、貓貓狗狗、花花草草依舊思念你,願大家的關心能如清風,在炎夏給你帶來一絲清凉。你的女兒。」
愛不愛國?愛的方式?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魂牽夢縈,纏繞不去。統治者喜歡甜言蜜語,拒絕逆耳忠言,古今皆然。無論那個朝代,敢逆鱗直諫,輕則貶官流放,重則抄家滅族,最後都不會有甚麼好下場。國王回心轉意,三公主最後得到國王寵愛,只是童話故事的情節,現實發生的機率,微乎其微。就像不聽話的家犬和實驗室的白鼠,中國知識分子,經過鞭打或電擊,聰明的學懂拍馬逢迎,稍遜的明白趨吉避凶,經過幾千年的洗煉,逐漸形成了一個固若金湯的犬儒階層,互相包庇,輸送利益,中國制度長期停滯,仍留在帝皇時代,是中國知識階層無法獨立不敢獨立的惡果。
譚作人、許志永、黃琦、劉曉波們,你們的方向是對的,千萬不要對國王的回心轉意,寄予絲毫期望。
文: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