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煙波 - 邁克

千里煙波 - 邁克

即將在大會堂開鑼的上海崑劇團,三場折子戲之中最想看的當然是《聞鈴》。自從五年前欣賞過江蘇省蘇州崑劇院的上中下版本,我半途出家成為不能自拔的《長生殿》粉絲,苦心搜刮了南北不同的演繹,隔一陣就坐在電視前重溫李隆基無盡期的懺悔。洪昇這個寫於十七世紀末的劇本,辭藻的纖美可能稍遜明朝湯顯祖的《牡丹亭》,但我對恨綿綿的追憶很有共鳴,百聽不厭,越聽越上癮──向來痛恨「男不讀紅樓,女不讀西廂」這種公然歧視性別的說法,東施效顰來句「少不諳長生,老不賞牡丹」太可笑了,但不是沒有道理。
舞台歷代的唐明皇,蔡正仁也好趙文林也好周雪峰也好,我見一個愛一個,不分彼此如癡如醉。這次演出的黎安,手頭有一張新近出版的《全國崑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光碟,收的剛好是這折,首本戲的架勢,唱做俱佳,雖然沒有前文醞釀氣氛,依舊聞之心酸,「一曲淋鈴淚數行」。回憶自作主張叠上柳永的《雨霖鈴》……中學課本的教材,當時還作興背書,相對於生字多造句又聱牙的古文,唐詩宋詞有如放暑假。未見過場面的小不點,縱使很難領略「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意境,過份早熟的濫情到底被觸動了,風情一種也沒有,卻學會不群的「更與何人說」,迷迷糊糊差一點加入失語族的行列。前天有家戲院重映《蝴蝶春夢》,正是那個時期的電影,看着泰倫斯士坦把心儀少女禁錮在地下室,只感到不可思議:南洋孤島那小毛頭,怎麼都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