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高調反擊小小質疑莫非心中有鬼? - 李怡

蘋論:高調反擊小小質疑莫非心中有鬼? - 李怡

《信報》主筆練乙錚在上周六專欄中,蜻蜓點水地提到「幹部治港」,並指「幹部者,梁振英是也」。又以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說如用同樣邏輯,也可以說「共黨非黨」、「地下黨非黨員」,「就算梁兄哥真是入了黨,是地下黨員,那麼他瞪着眼睛說『我冇入黨』、『我非黨員』,也不算是瞎話而是講了真話。」
練乙錚文章沒有肯定梁振英是「中共黨員」,只是以「白馬非馬」論來隨意發揮。怎料卻引來梁振英在他的網誌連續兩天反駁、撇清,看來有點小題大做,甚至氣急敗壞。為甚麼這麼緊張?莫非練的文章壞了他的好事。
梁振英在網誌文章中說,2004年《壹週刊》專欄指他是共產黨員,他那時已「嚴正聲明:本人並非任何政黨黨員,亦從未加入任何政黨。」上周他在《信報》再「公開否認」,「練先生視而不見,偏要指鹿為馬。」
不是練先生視而不見,只是梁振英過去多年都說不選特首,這一屆、下一屆、N屆都不選,最近卻又轉了口氣。既然梁振英過去說過的可以不算數,那麼現在有人對他的重申「視而不見」也就不足為怪了。
「指鹿為馬」是指趙高倚仗權勢,在秦二世面前牽一鹿,指為馬。二世笑說是鹿。趙高問群臣,群臣懾於趙高權勢而「指鹿為馬」。故這成語是指在權勢壓力下顛倒黑白。無論練乙錚撰文,或《壹週刊》報道,又或市民有此懷疑,都並非在權勢壓力下的表述,故與「指鹿為馬」不相干。反過來,若本是一匹馬,卻扮成一隻鹿,那麼傳媒指出扮成鹿的其實是馬,倒是揭破了真相。
中共在幾十年政治鬥爭中,有許多黨員潛伏在社會各階層,不暴露其黨員身份,而發揮了極大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1936年入黨的熊向暉,他打入國民黨,成為第一軍胡宗南的機要秘書,蔣介石給胡宗南的密令都由熊向暉簽收,胡下達命令也由熊起草,國共內戰時,熊向暉不斷發密報給中共中央,使共軍節節勝仗,毛澤東其後稱讚熊「一個人能頂幾個師」。熊在1991年撰回憶錄,他的情報生涯才為人所知。我們可以想見,在國民黨內,在胡宗南面前,熊向暉會自認是共產黨員嗎?
即使在中共建政後,中共為了統戰或政治需要,也會隱蔽一些人的黨員身份,比如宋慶齡,其實早已具備入黨資格,而且她本人也有意願,但中共卻在她1981年逝世前不久才為她辦入黨手續。一些民主黨派中有潛伏黨員也眾所周知。這都是出於政治需要。
香港回歸後,為了要掛「港人治港」的招牌,因此在港府建制內任事,即使是中共黨員也不可暴露黨員身份。這完全可理解。但若不是有大想頭,那麼被說成是中共黨員,頂多就像曾鈺成似的不置可否吧了。氣急敗壞,接二連三地否認,倒不免使人懷疑是否心中有鬼?莫非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還是隔壁張三未曾偷?
梁振英網誌中,劈頭說,「將政界人士以抹紅手法達到抹黑目的,在台灣司空見慣,近年香港也有。」
台灣跟香港不同。香港已回歸,2012年也仍然是小圈子選特首。按道理「抹紅」對小圈子中人應更有獲中央信任的說服力,何以抹紅會變抹黑呢?也許正如李嘉誠所言,特首必須獲香港人信任。董建華、曾蔭權上任之初,均有較高民望。這是中央挑選他們的重要原因之一。梁振英不擔心被抹紅會影響小圈子投票,卻擔心會因而被中央捨棄。也許這才是他高調反擊一個小小質疑的真正原因吧。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