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出口反高潮急挫兩成7月應旺不旺 經濟復蘇緩慢

港出口反高潮急挫兩成
7月應旺不旺 經濟復蘇緩慢

【本報訊】香港復蘇之路仍然崎嶇。本港總出口值連續5個月下跌,並於6月首見單位數字5.4%跌幅後,7月跌勢突然轉急,勁跌19.9%。政府發言人表示,鑑於海外市場需求短期內可能未見明顯改善,未來復蘇之路或仍反覆。工總榮譽會長陳鎮仁表示,廠家在9、10月仍只接到零碎聖誕節急單,不少廠家肯定要過「寒冬」。

7月整體商品出口貨值按年跌19.9%至2122.8億元,不但遠較經濟師預期平均的12%跌幅大,除印度升1.4%外,包括中、美、歐與日等九大主要市場出口貨值全線報跌。

聖誕單少廠商捱寒冬

星展銀行高級投資策略顧問陳寶明稱,7月應是出口旺季,但卻出現應旺不旺,反映本港經濟復蘇可能極緩慢,不排除呈W形復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則稱,環球市場走勢反覆,加上同期基數高,故7月出現較顯著跌幅。
政府發言人補充,儘管7月出口呈現較大跌幅,部份是因為去年比較基數較高,但先進經濟體系進口仍呆滯,令許多其他亞洲經濟體系7月的出口,均續錄得較香港更大的跌幅,加上形勢未穩,政府將繼續密切監察有關情況。
除出口外,7月商品進口值按年跌17.8%至2339億元,亦較前一個月的7.9%跌幅大。7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217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9.3%。

美儲蓄率升影響定單

陳寶明表示,未來數月出口是否仍繼續出現雙位數字跌幅,主導權完全主宰在本港貿易夥伴身上,而美國消費力改變,儲蓄率上升亦直接影響定單趨勢,值得留意。不過,若歐美進口商延至9月或10月始決定落單,對於生產平價產品的廠家,由於產品要以空運出口,故毛利率勢受壓。
陳鎮仁稱,經濟復蘇緩慢兼反覆,令外國廠家一直只落急單,將營運風險轉嫁至廠家,舉例說,海外買家一早通知廠家可能購買1萬件產品,但前景未明,他只會每次落2000件,但最終不一定全數購入,若廠家有信心便自行先買入原料,否則打個折。「若9、10月拿不到聖誕節定單,真是大件事。」
問及廣東省有些廠家拿到生意,但沒有足夠員工。陳鎮仁稱,這是個別行業甚至是涉及特別產品,若有此現象,他自言看不到經濟有強勁反彈。

港上月五大出口國

中國 金額:1091.06千億元 按年跌幅:15.3%

美國 金額:242.87千億元 按年跌幅:29.4%

日本 金額:97.05千億元 按年跌幅:8.4%

德國 金額:63.48千億元 按年跌幅:29.8%

英國 金額:48.77千億元 按年跌幅: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