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境局提出一籃子改善空氣質素措施,包括要求本地渡輪使用較潔淨的燃料,減低廢氣排放。環境保護署昨日開始與三間本地渡輪公司,開展一項為期九個月的超低硫柴油試驗計劃,試驗期間政府將耗資1,000萬元補貼燃油差價、收集營運數據及測試船隻機件等項目,為日後全面推行本地渡輪使用超低硫柴油制訂合適方案。
記者:蔡建豪
新世界第一渡輪、港九小輪及香港油蔴地小輪等三間本地渡輪公司,合共提供五艘渡輪參加試驗計劃,包括中環往來長洲、梅窩及坪洲等離島航線,以及往返北角及觀塘的汽車渡輪航線。政府船隊早於04年已全面轉用超低硫柴油,是次試驗目標是取得在本地渡輪使用超低硫柴油的實際營運數據。
未決定補貼差價
各類本地船舶中,本地渡輪是最大的排放源頭,其中25%二氧化硫及30%可吸入懸浮粒子排放來自本地船舶。超低硫柴油的含硫量約為現時渡輪使用的輕柴油的1%,轉用超低硫柴油可減少99%二氧化硫及10%可吸入懸浮粒子排放,相信渡船噴黑煙的情況將得到改善。
對於有渡輪公司指使用超低硫柴油會增加營運成本,環保署發言人解釋,現時每公升超低硫柴油的零售價約為4.5元,撇除油價浮動及個別渡輪公司議價能力有別等因素,零售價較輕柴油高出0.6元。以政府船隊的經驗,轉用超低硫柴油未見增加耗油量,以及引發渡輪機件操作問題。至於補貼渡輪公司油價差額,發言人指期望達到鼓勵渡輪公司參與減排計劃。
天星小輪無參與
天星小輪未有參與試驗計劃,環保署發言人未有評論個別公司決定,由於現時的入油躉船設於長沙灣對開海面,部份渡輪航線與躉船位置有出入,故未有參加。但環保署認為現時試驗的五條航線已有足夠代表性,明年中完成收集數據後,將研究全面於本地渡輪推廣超低硫柴油方案。
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表示,補貼燃油差價是催谷渡輪公司參與試驗的可行方法,落實措施時必須經過公開討論,在營運者及公眾共同承擔燃油額外開支方面達到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