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滙債:月結前短炒 - 丁世民

暢談滙債:月結前短炒 - 丁世民

中美兩大市場分道揚鑣的走勢越見明顯,中央的「動態微調」手法,恐怕仍將於十.一黃金周國慶前持續,而美國聯儲局早已決定於10月底開始執行「退市」(延長完成購買3000億美元國庫券的時間表,由原來的9月中延遲至10月底)。
歐洲看來則比較悲觀,故此英倫銀行非但沒有部署「退市」,更擴大量化寬鬆金額;歐元區的情況,實則與英國相若,別因為德國經濟數據有復蘇迹象,而一廂情願地認同全球經濟復蘇在望的憧憬。A股表現雖由散戶心態所主導,但數家大型基金公司、社保基金加上保險基金活動,足以左右散戶決定,而華爾街亦一直由大戶主導趨勢。

債息料只微升

美國企業與文化,一直採取進取式,甚至導致金融業陷入鋌而走險取態,在好光景的年代當然風光,但在現時窮途末路階段,仍不忘從別人口袋裏搶錢!最新公佈的7月份樓房數據改善,只可以顯示美國樓市已從深淵裏略為回氣;本季美國GDP回復正增長,亦屬同一個道理。是晚即將公佈的樓房價格、消費者信心指數,明晚的耐用品定單和新屋銷售經濟數據,在月結前,恐怕是壞數字當好數據炒,好數據變成極好數據炒,務求聽候歐洲大部份資金陸陸續續完成入市,方肯罷休!
歐洲企業與文化,跟花旗國截然不同,尤以德國為甚,一貫比較務實與保守。可惜在08年的金融海嘯中,被山姆叔叔連累深遠,不管是德國央行行長韋伯(Weber),表示要撤出過去一年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為時尚早,更從實際基本面觀察,預示德國GDP在2013年前不會恢復到08年的水平;還是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日前出席美聯儲的周年論壇時表示,雖然經濟已開始從暴瀉中步出谷底,但失業率及銀行借貸仍處於水深火熱景況,「退市」之說並不可行。
中國及亞太區均錄得資金撤出股市,但歐美則見有基金繼續入市,兩者成強烈對比。那麼本季歐美GDP錄得正增長,又是否可以持續推高高風險資產價格?美國財政部這3晚又將拍賣中短期國債,在市場憧憬聯儲局明年中開始回復加息周期的形勢下,短債拍賣成績可能差強人意。但長債收益率倘若再高走,又會對按揭市場不利,故此債息應只屬微升格局,10年債息或只會於3.50至3.65厘範圍裏徘徊。畢竟月結在即,所有資產類別均需要粉飾櫥窗。

澳元突破不易

美滙指數在市場重投高風險資產的懷抱下,處於捱打狀態。不過,短線基調雖然轉弱,而東歐及亞太區貨幣亦轉強,英鎊的基本面近日卻轉趨審慎,上周多番穿越1.66水平皆無功而返;而澳元雖從81.75美仙觸底反彈,兌紐元卻持續偏軟,可見澳元要突破84.80至85.20重要阻力區,亦非易事。
綜觀而言,月底結算暫且對華爾街股市和外幣構成支持,但市場要在傳統表現最遜的9月份繼續走強,看來並非僅單靠憧憬可以支撐。股滙短炒可以,長線持有則嫌風險過大!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