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驗毒的真正問題 - 桑普

自願驗毒的真正問題 - 桑普

桑普 文化評論人

港府正研究推出校園自願驗毒計劃,社會反應熱烈。教師和社工關注工作量驟增,無法跟進個案。宗教團體不提倡學校參與計劃,直言成效不高,威脅學校與家庭的互信溝通。
而最根本的問題是,將驗毒先鎖定為「校園」驗毒,之後推出一套由上而下的「計劃」,戴上「自願」的帽子,本身已經大有問題。這套計劃,儼如一群搔癢專家不請自來,不但隔靴搔癢,而且癢而不搔,甚至不撲飛蚊,不備藥膏。這套反毒戰術,可以休矣。
一、不請自來:某君生病,他可以去看醫生。某君的兒子生病,他也可以帶他去看醫生。但某君的兒子有天上課,班主任跟全班同學說:大家願意跟我去看醫生,證實自己沒有病的,請舉手!或者發問卷:要看醫生,證實自己沒有病的,請交回!如果我是某君,會問:為甚麼我的兒子,只有舉手與不舉手的自由、交回與不交回的自由,但沒有贊同或否決你執行這種計劃的自由?接着,班主任可能會說:唉,我也沒有選擇執行或不執行這套計劃的自由呀!
二、隔靴搔癢:現在的驗毒的方式主要是驗尿,只能發現三數天內有無吸毒,反而驗髮可以反映過去三個月歷史。況且,驗尿結果可以弄虛作假。從國外經驗可知,學生可以花錢收買他人尿液,或者事前灌水,進食某類維生素,以大幅稀釋或遮蓋尿液毒素濃度,效果顯著。如果政府執意驗尿,恐怕只是一場隔靴搔癢的家長式政治表演,成本巨大,收效甚微。
三、癢而不搔:我們所面對的是全港毒品問題,不只是中小學生吸毒問題。然而,為甚麼港府只有校園驗毒計劃,而沒有高官驗毒計劃、財團驗毒計劃、娛樂集團驗毒計劃?單憑常識,市民深知毒禍氾濫娛樂事業,藝人吸毒問題嚴重,但為甚麼港府不跟娛樂集團提出自願驗毒計劃,甚至要求社工或警察跟進?答案只得一個:欺善怕惡!人家有權有錢有關係有後台,但中小學生羽翼未豐,部份老師自命清高,還不是政治騷的最佳位置?
四、不撲飛蚊,不備藥膏:這是最關鍵的一點。驗毒如同搔癢,但即使搔中癢處、知道癢處,又如何?先抬頭看看,赫然發現,滿天蚊蟲圍繞着吸毒者,毒品拆家充斥校園內外和娛樂場所,背後都有黑幫後台,以至從世界各地、內地到香港的轉銷網絡。當市民看到緝毒「冇狗用」,黑幫大佬被斬死也抓不到幕後黑手,就深知香港警察有多能幹。再低頭聽聽吸毒者的呼聲:我要摘星不做俘虜,我想戒毒,請問那裏可以給我重生的機會,不給我羞辱的烙印?似乎政府還在空想階段,只懂跟他們說:這麼多人發癢,我們資源不夠,慢慢等,發癢請按一字……
如果政府繼續忽視青少年染上毒癮的經濟與社會條件,繼續無法有效打擊販毒源頭,繼續沒有資源與誠意協助戒毒重生,繼續鍾情校園自願驗毒,甚至妄想逐步走到強制驗毒,那麼它不是把市民當作儍瓜,就是期望市民把它看成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