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大學新聞系首席講師馮強1997至2004年間出任《讀者文摘》總編輯,他說:「當時《讀者文摘》搵我嘅原因,係想加強中文版嘅本地元素。」從前的《讀者文摘》中文版九成是繙譯文章,馮強把本地創作元素由一成提升至三成。
幾米畫漫畫刺激銷量
馮強記得當年起用了本地多位寫手,搜羅本地好人好事,大受歡迎。同時增加圖像比重:「我哋搵咗幾米畫漫畫,佢就係喺《讀者文摘》發迹嘅。」連封面也由過往的山水畫變成亞洲人熟識的明星,各種改革效果不俗,全東南亞銷量一度回升至20萬份。可惜好景不常,2002、2003年起,《讀者文摘》受到互聯網衝擊,銷量又亮起警號。馮強說:「自從千禧年代開始,香港人嘅閱讀文化變咗,好多年輕讀者只會上網搵資訊,唔睇傳統刊物,《讀者文摘》開始出現危機。」
多年來,《讀者文摘》最大賣點是溫馨動人的故事,以往在香港很受落,但近年銷量卻下跌了。馮強不認同香港讀者口味改變,不再依戀心靈雞湯式的人情味文章:「動人故事家一樣有好多人睇,呢個係人性。《讀者文摘》要改變嘅唔係內容,而係出版嘅媒介,例如手機、互聯網,要想辦法接觸到讀者。」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