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人母,眼見湖南、陝西等地有以千計小孩誤中鉛毒,痛心疾首的不單是這些小孩的不幸,更是這個經濟火車頭的「人禍」。從大頭BB奶粉、毒奶事件、豆腐渣工程,到這次鉛毒事件,糾正企業道德敗行刻不容緩。
事件主角陝西東嶺集團冶煉公司,原來一直是內地500強企業之一,去年總收入176億元(人民幣.下同),是當地經濟重要命脈,每年上繳稅款以億元計。約在5年前,縣政府不惜工本拉攏東嶺落戶,除免費提供土地,全縣幹部更墊支一個月工資當作徵地費,令當地好快榮登最富庶的村莊。
風光背後,代價竟由村民承擔。內地傳媒話,多年來都驗唔到有事,係因為監測組喺每次環境監測前,都會事先知會工廠打聲招呼,而且根本無驗附近空氣同土壤。縣政府多年來坐擁億元稅款,懶理附近400多戶居民,一直將搬遷計劃拖延至今。
當今中國大企業,論市值確係雄據一方,但論品牌形象、公信力以至社會責任,唔少大民企都唔合格。近年的大品牌,從三鹿、蒙牛、到今次的東嶺,都是因為內部監控或是高層人禍,斷送多年來辛苦經營的品牌形象,更傷透老百姓的心。
企業道德須整頓
中央為救民族品牌,一方面限制境外入口競爭,另方面在政策上提供各式各樣支持,希望終有一天可以為國爭光。但在中央樂觀意願的計劃經濟下,令行業缺乏競爭,大型國企獨大,偏遠地方政府山高皇帝遠,對私企的惡行隻眼開隻眼閉,官官相衞、官商勾結、貪贓枉法、無法無天。
自中央宣佈動用4萬億元救市以來,為求爭取資源,各地政府刻意粉飾太平,早前更出現各地GDP加埋竟超出整體經濟的天大笑話。為谷經濟,懶理房地產商抬高地價、有色金屬囤積居奇,因為只要夠鑊氣,企業搵到錢,幹部就交到數。因此私企犯錯後往往係無後果、無制裁,最後不了了之,企業失責蔚然成風。
反貪的訴求已形成一個極大的計時核彈,從鄧玉嬌事件,以至最近湖北武漢千人堵路可見,網上有組織的反政府聲音,終有一天爆炸。中央要發展大西北,追逐盈利的同時,更重要是如何保住社會穩定,引導資金正確投入良心企業,提供平等的社會環境,才是整頓私企的良方。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