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撥出四幅土地作公開競投興建私家醫院,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擔心,四幅土地位置所在不適合作醫院用途,土地面積較大,地產商容易有機可乘,只用部份土地興建醫院,然後申請更改土地用途變為地產項目,成為仁安醫院用地變豪宅的翻版。
憂成仁安翻版
政府計劃把醫療列為本港六大產業,撥出位於黃竹坑、將軍澳、大埔及東涌四幅土地,興建私家醫院吸客。梁家騮指出,四幅土地面積由2.2至4.8公頃不等,不但位處偏遠,面積也較現時全港私院的佔地大得多,部份私院已表明四幅土地面積大,建院的融資問題難以解決。
梁家騮表示,當局暫未公佈撥地細節,擔心一旦落入地產商手上,會成為仁安醫院翻版,他解釋,仁安醫院約兩公頃用地,在20多年前以6,000萬元批出,醫院由恒地主席李兆基斥資興建,但佔地只約一公頃,04年成功以補貼醫院經費為由,補地價6億元改為住宅用途,興建豪宅「名家匯」,該項目料今年出售。
他正要求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重新撥出一些面積較細,但位處較貼近社區的土地建院,他解釋,「家大部份私家醫院,佔地都唔夠一公頃,所以畀地方起私院唔使好大,最緊要係講清楚樓面面積、可以起幾高。」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劉國霖認為,政府難以再在短期內另覓土地,各私院正等待當局年底時列出的批地條款,才決定是否提交意向書,以現階段與政府商討得悉,當局應該不會容許更改這四幅土地用途,避免成為地產商的「魚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