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調的是嬰兒 遺忘的是愛心 - 安道全

錯調的是嬰兒 遺忘的是愛心 - 安道全

安道全 專科醫生

醫管局轄下的伊利沙伯醫院,於本月初發生罕見的調亂初生嬰兒事故。事件之嚴重程度隨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日前將事故定性為個別的人為疏忽事件,責令伊院跟進調查,三名直接涉案的醫護人員可能受到懲處。

反映危機意識薄弱

周局長對事件的看法似乎流於輕率,失諸偏頗。三名主要涉案員工固然需要承擔事故大部份責任,但其後三十三小時經過五輪護士換更程序仍未發現嬰兒被錯調,反映錯誤非出自個人,而是整個病房的運作和管理都出現問題。該等護士和病房經理需否負上責任,有待商榷。再者,縱觀伊院婦產科部門負責人在回答記者問題時刻意淡化事件的嚴重性,強調嬰孩出院時,護士會重新核對身份,最終遭錯調嬰兒必被揭發而更正。這種心態本身就讓人不寒而慄,既表現了對兩個嬰兒和其父母尊嚴的漠視,又透露了對危機意識的薄弱。試問如果其中一個嬰兒出院前因某種原因需要輸血,該位負責人又有否想到,錯調身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輸錯血意外而危及嬰兒的性命呢?然則,這位負責人又是否涉及人為疏忽呢?
筆者認為一連串的問號反映事故絕非個別的人為疏忽事件那麼簡單。相反,事件深刻地揭示了個別事件表象下深藏着醫管局內部結構性問題。正如筆者早前文章提及,在醫療界這個以愛心作為重要支柱的行業,同業們雖然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但可悲的是,我們最缺乏的偏偏是愛心。以此事件為例,發現錯調嬰兒的那位媽媽並沒有護士、病房經理和婦產科部門負責人所接受過的專業訓練,她憑藉的只是對嬰兒的愛!

因循苟且得過且過

醫管局內各個職系的同業對病人缺乏愛心是普遍存在的不爭事實,對很大部份的醫管局員工而言,醫護工作只不過是一條賴以維持生計的途徑,並非甚麼偉大的事業。放下了愛心,喪失了靈魂,澆滅了熱情,工作自然因循苟且,人浮於事,得過且過,有時候甚至到了喪心病狂、視人命如草芥的地步。筆者因工作關係,經常碰到某些科目的醫生在未親自檢查新入院的危重病人之前,已輕率倉促地作出不作搶救(Donotresuscitate)的決定,並極力游說病人家屬接受。這種態度深深地植根於該些科目的護理人員心中,被視為正常不過的處理方法。他們是否也一視同仁地如斯對待自己的病重親人?筆者深感懷疑。醫護人員空有專業知識,卻喪失了靈魂,對病者有何用哉?公共醫療質素近年每下愈況,事故不絕,此乃主因。
醫護人員喪失愛心這種普遍現象,原因繁多,有個人道德價值的墮落,亦有醫管局制度吃人的因素,因篇幅所限,不作深入分析。筆者謹此呼籲,周局長和醫管局高層不要一如既往地只專注於單一的醫療事件,必須正視醫療道德敗壞的問題,清楚認識醫管局諸多失誤的癥結所在,並從制度上改善這根本性的缺陷,否則再華麗的醫院,再先進的儀器,再清晰的工作指引,都必定阻止不了下一個醫療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