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跟市場走逢低吸 - 麥嘉華

麥嘉華筆記:跟市場走逢低吸 - 麥嘉華

自從美國聯儲局大刀闊斧地減息,把利率降至近乎零水平後,其實一些投資者仍不為所動,閒置着大筆資金。錯失了這個賺錢的大好機會後,這班投資者可能正盤算着怎樣出擊。設身處地去想一想,對於股市於3月至8月期間狂升,假如你是一位未能搭上此班快車的基金經理或散戶,你或許會心急如焚,並「擔心」大市會否進一步攀升。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依然極度不看好長線經濟和政治前景。正如我先前所講,今次危機未能「全面整頓」百病叢生的金融體系。不過,在如斯不明朗的環境下,大市仍可能會出現矚目的升浪。

買入訊號未必準

過去20年,日本日經平均指數處於一個大跌浪,更於今年3月跌至另一低谷。然而,其間日經指數仍錄得6波升幅逾45%的反彈。面對日本息率接近零水平,投資者若只是靜觀其變將要承受很重的壓力,這就是導致日經指數在過去20年如此波動的原因之一。
從技術分析的層面來看,美股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由低於200日移動平均線10%,到目前倒過來高出10%,在在為一眾基金經理提供強烈的買入訊號,使他們把先前的看淡立場拋諸腦後。
自從1921年以來,道指共錄得21次上述的「反底」情況,在其中的18次,當出現買入訊號後,道指在跟着的12個月裏平均上揚18%。可是看一看日經指數對上20年的走勢後,就會發覺「200日移動平均線升跌10%」此測市方法,很多時候會提供錯誤訊號。
但正如MarkTwain所言:「我們還是要尊重強而有力的市場舉動,以及那些裂口上升的個股。」
根據「動力裂口測市法」,當股價形成了一個穩固的底部,並在高成交量配合下而走高,而且裂口未有在數日間填補,這是極之利好的訊號。觀乎默克藥廠(Merck)和英特爾(Intel)這兩隻股票,都出現這種情況。
還有,令人鼓舞的是裂口上升的股票出現在越來越多不同的板塊,這意味着縱使股市近期呈現超買,升勢正蔓延至其他板塊。
觀察所得,全球股市均呈現上述現象,尤其是在亞洲。在「一般情況」下,這預示環球經濟步向強力復蘇,可是我有不同見解。我認為股市之所以向上,其實就是因為經濟環境惡化,迫使政府採取額外的救市措施和繼續狂印銀紙。這個理論也適用於內地股市,因內地經濟要達致「保八」,看來並不容易。

縱超買仍可再升

按照ChrisWood的理解,內地A股成交量激增,一定程度上是基於股市指數互惠基金看中內地股市。長遠一點來看,未來亞洲一旦出現資產泡沫,內地市場可能會是導火線之一。內地股市於去年10月尾摸底,並帶領全球股市向上;同一道理,內地股市也可以拖低其他市場。
短期而言,所有股市均極度超買。然而,股市周期走到現今階段,超買不一定代表大市無力進一步上揚。所以,我依然建議逢低吸納股票。
(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
麥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