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嘉瑞後悔創板設季報籲設審裁處代替 可罰違規披露

羅嘉瑞後悔創板設季報
籲設審裁處代替 可罰違規披露

【本報訊】「我家都後悔(為創業板)引入季度報告!」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前主席兼新任上市公司商會主席羅嘉瑞,接受訪問時脫口說。季報旨在加強披露,羅嘉瑞建議,監管機構可以成立一個獨立的審裁處,就上市公司沒有按規則披露股價敏感資料進行聆訊,並附帶罰則,加強阻嚇作用,那便毋須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提供季度報告。
記者:高淑嫻

羅嘉瑞近年已淡出交易所事務,專注鷹君(041)生意,去年底至今年初,發生延長上市公司董事禁售期風波,他挺身而出,為上市公司出頭,今年5月更成為上市公司商會主席,誓要維護上市公司權益,早已連番炮轟季報是勞民傷財,兼鼓勵管理層短視行為。
他接受訪問時沒有一味批評,反而提出成立獨立審裁處的建議。「無論係延長董事禁售期、定係季報,最緊要係不想董事利用到股價敏感資料,咁就要諗,點樣令到披露股價敏感資料嘅規則有牙。」所謂「有牙」,即是要有阻嚇性作用。

始作俑者變反對者

根據《上市規則》第13.09條,「凡預期屬股價敏感資料,須於董事會作出決定後即時公佈」。羅嘉瑞認為,若一下子把規則立法,變成法例,隨時要跟律師角力一番,效用成疑。反而透過成立審裁處處理,並附帶罰則,例如罰款或不准有關人士擔任董事,已經具有一定阻嚇作用。
羅嘉瑞現在不斷反對季報制度,其實,他是始作俑者,99年創業板成立之初,正是他引入季報。羅嘉瑞不諱言,當年認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投資風險高,提供更多資料比較好,但擔任過兩間創業板公司──鳳凰衞視(2008,已轉到主板)及Tom在綫(07年被私有化)獨立非執行董事後,發現季報實在浪費人力物力。

感嘆創板猶如垃圾箱

「一間公司三個月變動好少,有敏感資料都會公佈。」他直言,後悔引入季報,並且感到「好大反感」,因為根據外國經驗,管理層提供季報,經常把焦點放在未來三個月的事情,忽略長遠發展,香港上市公司多由家族控制,着眼於長遠策略,「唔會睬你」。
他指,創業板淪為「二奶板」,多少與季報有關,符合資格的公司為節省人力物力,都選擇轉到主板。對於創業板猶如「垃圾箱」,「無人要嘅,就去創業板」,他感到相當欷歔!

上市公司商會藍籌股會員

‧長實(001)
‧中華煤氣(003)
‧港燈(006)
‧恒基地產(012)
‧和黃(013)
‧新鴻基地產(016)
‧新世界發展(017)
‧東亞銀行(023)
‧信和置業(083)
‧中移動(941)
‧利豐(494)
‧神華(1088)
‧工商銀行(1398)
‧中國人壽(2628)
‧中遠太平洋(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