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留意身體警號

治未病:留意身體警號

近年醫學界出現一個新興概念:「亞健康」狀態。它是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身體和心理上檢查不出真的患病,但主觀上卻有許多不適表現,例如欠缺活力、反應減退、適應力下降等,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心情煩躁、憂鬱焦慮、胸悶心悸、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痠背痛、易感冒等。當身體出現上述症狀時,可能是患病前的警號,宜多加注意。

食療調整亞健康狀態

中醫認為「亞健康」狀態主要與情志內傷、疲勞過度、飲食不節、年老腎虛所致的臟腑功能失調有關,透過中藥、針灸、推拿等治療,可平衡體內陰陽、調整氣血臟腑功能,使其發揮正常功能。
食療也是調整亞健康狀態的良方。如平時有氣不足、易出汗感冒等肺氣虛的人,可多吃百合、雪耳、杏仁、蜂蜜等食物;若容易有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胃脹噯氣、便秘或肚瀉等脾虛狀態的人,宜多吃淮山、蓮子、薏仁、茯苓等食物。如常感腰痠膝軟、頭暈耳鳴、怕凍、早生白髮等腎虛症狀的人,可多吃黑芝麻、核桃仁、黑木耳、豆類及堅果類食品。
還有,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也很重要。平日應飲食均衡定時、保持心境開朗、有適當的康體及藝術活動、保持正確的坐立姿勢、注意休息。這樣才能遠離疾病,做個健康快活人。
東華三院─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東區)
王錦文中醫師(查詢電話:31972000)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