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久不久就有宣言發表,倡議甚麼核心價值。輕則聯署登廣告,重則組合參政。無論份屬那個單位又或是無黨無派,總會收過幾個請你一「click」聯署的電郵。
這些豪情壯語,不是高舉法治精神、公平廉潔、專業導向等套餐式旗幟,便是抬出不要爭拗「河蟹」為重的家和萬事興符咒。口號漂亮,實餡欠奉。十年來如是者反覆唱頌,想起都厭悶。其實更多香港人,不懂說大道理,只是每天以最赤裸真實的方法體現所謂的香港精神。是夜登上一部看來普通不過的的士,司機正在講電話,前方及左方另外六部手機輪流作響,他接個不停,那怕是說日語或普通話的客戶,他都能安排接送到港九新界每一角落。對客戶的親切語氣一轉過來,變成對着行家最刻薄的責難。反應稍慢、或對客戶目的地稍為猶豫的旗下司機,即成箭靶。他罵得快狠準,我坐在旁邊,心中暗求希望能夠安全回家,卻又不得不被他的神乎奇技所懾服,忍不住拿了一張名片。
靈活、拚搏、反應奇快、食腦、沒有不可能完成的生意,十數分鐘的車程,我浸淫在足以自豪卻又令人身心俱疲的香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