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微調」利內銀股擴息差 - 張敏華

投資名言:「微調」利內銀股擴息差 - 張敏華

自第二季起中國經濟增長顯著加速,股市、樓市造好,令投資者憂慮中國政府可能收緊流動資金,以控制資產泡沫風險。投資者普遍認為,7月份中國新增貸款,較6月份減少77%至3560億元人民幣,或顯示中國已收緊信貸增長。花旗分析員認同,未來數月新增貸款可能會較上半年放緩,但不代表中央已改變了寬鬆貨幣的政策方向。未來有機會先對貨幣政策作出微調,透過市場機制,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控制資金流動性,避免資金從事過份投機的活動。
到今年年底,當中國經濟增長進一步加速,及通脹壓力逐步浮現時,中央才有較大機會把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為「中性」。而且我們相信,要待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基礎穩固後,中國才具備收緊貨幣政策,利用加息來收緊銀根的條件。

貸款結構短轉中期

7月減少的新增貸款,是以短期企業貸款和短期貼現票據為主,中長期的消費貸款和企業貸款,仍然有新增貸款增長(圖)。雖然新增貸款總額減少了,但對內地的銀行業來說,貸款結構由短期轉為中期,將有助改善貸款組合質素和擴闊息差,是增加貸款盈利動力的好消息。
以香港上巿的中資銀行為例,在上半年的新增貸款中,平均有30%是短期貼現票據。息率一般會較中長期貸款低2.5至3厘,銀行賺取的息差有限。隨着今年年初借出的短期貼現票據,將於第三季陸續到期,如果內地銀行業能把該些到期的貼現票據,轉化為中長期貸款,便可以擴闊息差,賺取多2.5至3厘的利息收入。

股市旺活期存款增

此外,近日股市暢旺,存款結構也有改變,定期存款佔整體存款比例或會減少,而活期存款的比例則增加。由於活期利率一般較定存低約1.5厘,有機會減少銀行的利息支出,進一步擴闊存貸息差。
雖然巿場憂慮中國政府會進一步收緊銀根,影響中資股的投資氣氛,但我們相信貨幣政策「微調」,是內地銀行股擴闊息差的機會。花旗分析員預期,內銀平均淨息差有機會於今年下半年擴闊10至20點子,並於明年進一步擴闊5至20點子,有利內銀整體盈利前景,故維持對內銀股持正面觀點。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