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的單身派,無家庭及債務負擔,壽險保障並非必要。理財專家指出,這類人士最重要保障「在生利益」,醫療、危疾及意外保險缺一不可,尤以前者為甚。 記者:余美玉
讀者陳女士為典型單身貴族──無家庭負擔、收入穩定,自住物業亦已供滿,並有一筆儲蓄,相信退休無憂。保障方面,醫療保障由公司提供,自己的保單只作升級之用,此外尚有一份保額較細的危疾保險。
她正考慮斷供早年買下的人壽儲蓄保險,原因是該份壽險,受益人為已離世的父母,故沒有投保需要,CFP認可財務策劃師吳漢基表示,該份保險已供多年,供款大部份應為滾存儲蓄,不似供款初期用於收費及保障,故不建議斷供,可視作退休金一部份。
單靠公司保障不足
若陳女士想減省支出,可考慮降低保額,或索性以保單內紅利支付保費,但要注意條款是否容許,可先向保險經紀查詢。如決意斷供,中原理財副總裁林櫻妮建議,該筆資金可買年金,如能承受更大風險,可投資基金、股票,追求更高回報。
林櫻妮指出,像陳女士這類中年單身貴族,因沒有供養或債務負擔,故最重要是維持「在生利益」,包括醫療、危疾及意外保障,「正因為冇親人,喺患病時冇收入又冇人照顧,可能要請看護同工人,呢方面嘅開支都要計埋。」
另打工仔應留意,單靠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障並不足夠,因轉職、失業及退休後,會頓失保障,而且保障範圍及賠償額亦未必足夠。吳漢基指,港人向來忽視醫療及危疾保障,大多存有「怕蝕底」心態,因大部份危疾及醫療保單是每年繳費,如該年沒有申索,投保人或有白畀保費的感覺。
港人危疾保額偏低
危疾方面,吳漢基指早前有調查發現,逾七成人士的危疾投保額少於10萬元,「就好似患癌,做手術同化療都要唔少錢,10萬實在太少,最少都要準備5年的工作收入,起碼要50萬至100萬先夠。」
林櫻妮建議陳女士最好投保一份意外保險,除於發生嚴重意外時,可得一筆過賠償,部份小型意外如滑倒及燒傷,一樣可索償。
兩位專家均指出,市民計算自己的退休金時,須計及醫療及危疾保費,前者多是每年續保,老紀越大,保費越高,吳漢基建議可參考保費表,以現行收費水平作估計,再考慮通脹因素,可粗略預計其後所需金額,預鬆一點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