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政府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後,內地股市一直氣勢如虹,年初至今升逾六成,投資者不再對中國經濟增長感到疑慮,反而開始擔心中央實行退出政策,縮緊市場資金,令股市近期大幅波動。不過,貝萊德認為,現時說退出策略為時尚早,內需股長線仍看高一線。
中國剛公佈的7月份經濟數據,新增貸款雖明顯放緩,但其他生產數據卻顯示內地經濟正強勁復蘇,工業產值增長10.8%、汽車產銷急升五成,資源需求及用電量均錄得不錯的升幅;內需增長更為強勁,零售額升15.2%,高於今年全年目標14%。
中央堅持寬鬆政策
上半年貸款充足,帶動股市及樓市節節向上,令市場擔心中央快將「退出」市場。為免經濟過熱,當局近日確有不同的措施出台,例如人民銀行發行一年期票據、調升央票利率,及收緊二套房貸等,似為市場探熱,卻加深了投資者的憂慮,令中港股市借勢調整。
退出之說甚囂塵上,到底孰真孰假,從中央官員口中應可得到啟示。近日總理溫家寶、人行副行長蘇寧口徑一致,指中國會「堅定不移地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人行指只會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亦即是利用市場手段進行「動態微調」,如此看來,中國政府短期內應沒有退出之意。
原因不難理解,美國的經濟嫩芽雖越見茂盛,但數據好壞參半。美國7月份供應管理學會服務業指數回落至46水平,遜於市場預期,服務業仍未有起色;而且8月消費信心指數初值為63.2,亦遜預期,更為3月份以來低位。美國經濟既未全面復蘇,中國亦不會輕舉妄動。
另一方面,內地第二季的GDP增長數字雖佳,但當中大部份由政府拉動,基礎未算牢固。中國經濟向來由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頭馬車」拉動,根據彭博資料,今年上半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6.2個百分點,消費亦貢獻3.8個百分點,不過淨出口則拖低2.9個百分點。
復蘇未穩暫不退市
美國人在經濟不景下減少消費,中國的出口未能強勢反彈。7月份中國外貿出口按月增長9.6%,連升5個月,出現觸底反彈迹象,但比去年同期仍跌23%。
有見及此,貝萊德預期內地政府不會急於退出,用藥亦不會過猛,投資者毋須過份擔心短期內中央會大幅「抽水」。長遠來說,中國經濟動力不變,今年「保八」似乎已十拿九穩,不少大型證券行更預測,未來兩年中國GDP增長有望達9%以上,經濟勢頭良好,在城市化及中產階層崛起下,國民消費增長潛力驚人。貝萊德認為市場一旦調整,便是吸納內需股的良機,以長線享受內需發展帶來的好處。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