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區政府過去一段時間動用逾800億元刺激金融海嘯下的疲弱經濟,雖然經濟尚未完全復蘇,但特區政府已經決定「閂水喉」。特首曾蔭權昨天表明10月中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不再「派糖」,但會透過發展六大產業為特區經濟尋找新機遇。政黨普遍接受政府不派糖做法,但質疑六大產業發展流於空談,不具實效。 記者:許偉賢
正為施政報告收集意見的曾蔭權昨天會見傳媒機構高層時指出,特區經濟雖然逐步回穩,但尚未完全復蘇,個人對經濟前景看法較悲觀,因為歐美經濟仍然有「浮氣」,金融海嘯影響更未見底。
「要使嘅錢已使咗」
新一份施政報告雖然仍以改善經濟為重點,卻沒有新的紓困措施。曾蔭權解釋特區過去一段時間已動用逾800億元應對金融海嘯,「要使嘅錢已經使咗」,而有關款項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5.2%至5.3%,為免財政赤字並顧及國際評級機構的評價,政府不會再派糖。
政府的調查反映港人最關注經濟及就業問題,其次是空氣污染及改善環境,因此曾蔭權會在施政報告表明,重點透過發展六大產業重振特區經濟,其他如空氣、環境及禁毒問題也會提及。
立法會多個政黨均認同特區不再派糖的方向,但有議員認為單靠發展六大產業未能改善經濟。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擔心未有確實配套下,六大產業流於空談,傳統四大支柱行業也會被忽略。公民黨黨魁余若薇稱該黨一向不鼓勵政府經常派糖,並指在六大產業外,「其實仲有好多嘢要發展」,不滿曾蔭權要求政黨針對六大產業發表意見,力促特區繼續發展綠色經濟。
民建聯經濟事務發言人陳鑑林認同「派糖唔係長遠(解決經濟)方法」,他稱發展增值產業也助帶動經濟。自由黨副主席張宇人稱市民只是要求創造就業而非期望特區派糖,希望特區提出更多刺激經濟的措施。
派糖效果大不如前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特區過去多次派糖的成效不算太理想,連政府民望也未有大幅受惠,難怪曾蔭權昨天也稱,無論從經濟或政治角度,政府無派糖需要。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也認為,政府連續多年派糖但實際效果大不如前,新一份施政報告放棄此舉也是合理。
「趕唔切」提政改
【本報訊】港人高度關注本港的政制發展,但不要期望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有消息,因為特首曾蔭權昨天率先表明,施政報告「趕唔切」提出政改發展,故此着墨不會太多,詳情只能在年底發表的政改報告發表。
曾蔭權昨天以政改諮詢報告將於今年第四季發表為由,表明新一份施政報告「趕唔切」就政制發展提出太多內容;換言之,一切留待年底才揭盅。泛民主派認為就算施政報告對政改着墨不多,也應簡略交代,同時回應其他由於政制不民主而產生的管治問題。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指,施政報告可以對政改問題避重就輕,「但絕對唔可以迴避管治問題」,舉例指一眾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表現並不理想,曾蔭權有需要回應。
「唔可以逃避」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強調政制發展事關重大,「就算年底會有政改報告,佢都唔可以逃避,喺呢份施政報告唔講」,希望曾蔭權屆時至少會就普選立場表明方向。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葉健民指,施政報告不應迴避政改議題,因為政府的管治問題與民主化速度有關,必須積極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