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監倡內銀增資本金

中銀監倡內銀增資本金

【本報訊】中央終於決定閂水喉?就監管機構再出手嚴管貸款的傳聞昨終揭盅,為免銀行續「寬貸」,中銀監擬考慮加快提高銀行業資本金要求,繼本月3日就銀行交叉持有的次級債從附屬資本扣除,向市場發出諮詢文件後,中銀監於周三突向銀行發出補充文件,措施一旦落實,不排除會追溯以往所有的次級債。銀監會並要求銀行必須於下周二提出回應。

或追溯以往次級債

次級債一直是國內銀行最重要的融資來源,一旦措施實施,則銀行必須通過緊縮信貸或出售股份來提高資本金,以滿足12%的資本充足率要求,故消息一出,一度令股滙市場波動。換言之,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的「維穩」口號(只作動態微調)將落幕,取而代之是赤裸裸的收緊信貸。
不過,中銀監仍堅持這不是「從緊」,且仍處於討論階段,未有定案。新浪財經昨引述接近銀監會人士透露,銀監會此舉在於解決系統性風險,這也是銀監會長期做的事,並非傳達從緊信號。「這是解決系統性風險問題,並非傳達甚麼訊號,與從緊無關,也是銀監長期在做的事。」他續指,若銀行持有很多次級債,銀行系統性風險便會很大,長期以來各國都在關注次級債風險。這是銀行監管的審慎行為。

堅持非「從緊」政策

一家全國性銀行借貸部人士指,「過去推行政策是需時論政,不會急推,目前應有心理準備。」深圳發展銀行董事長紐曼昨表示,了解和明白銀監會要求提高銀行資本水平的要求,並對此予以支持,惟目前未見有具體行動。他希望,新監管條例只適用於未來的申請,不會追溯至過往發行的次級債,冀監管機構以漸進形式處理。
由於需要補充資本,14家上市銀行中已有11家提出次級債發行計劃,上市銀行發行次級債的計劃已達到4300億元(人民幣.下同)。據網易財經統計,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已發行次級債(包括混合資本債)總量達2367億元,是去年全年發行量3倍。按目前上市銀行已公告的擬發行次級債規模計算,未來仍有2380億元的發行量。從上述數據,便可理解中銀監一旦切實執行新措施,銀行借貸能力勢降。
中投證券策略分析師許應濤認為,措施確會對市場帶來影響,但方向正確,「病人重病(疲弱經濟)已醫治好一點,不要再吃特效藥(寬鬆政策),否則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