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業績公佈高峯期,每天單是追看業績,已足夠一個投資團隊忙上一整天,如果不是有所取捨,多多時間也不夠用。那麼,我們做資料研究要如何取捨呢?
資料研究方法,可分為「從上而下」及「從下而上」兩種,前者較為注重宏觀的經濟形勢,後者側重個別公司的管理及營運能力。兩種方法未必互相排斥,如能兼顧則更相得益彰,問題是那來那麼多精力做研究呢?因此,投資還是必須有側重點。
8月19日本欄提過多家上市公司的盈利表現。文章重點不在推介某家上市公司,而在告訴讀者,即使在一個沉悶的「夕陽行業」中,只要管理層有足夠應變力,仍能改變公司及股東的命運。事實上,在一個沒落中的市場,更容易識別出鶴立雞群的管理班底。
內需百貨股前景佳
然而,扒逆水難免事倍功半,順勢而行反而更事半功倍。我所指的順勢而行,指的是順着經濟大勢而行。就這幾天所見,盈利最能穩定增長的,看來仍是中國的內需股,例如表面盈利倒退的金鷹商貿(3308),扣除可換股債的非現金撥備,經常性盈利按年升逾30%,粗略估計今年預測盈利是每股人民幣40分(45港仙),股價已自去年10月低位回升210%,預測市盈率22倍。究竟是否物有所值,我跟讀者一樣,正在苦思這問題。
按道理,中國的百貨零售市道,隨着國民財富及人均收入增長,中長線的增長潛力仍很不錯,加上公司業務的擴張計劃,每年錄得20%以上營業額增長,應該不難。從宏觀形勢看,買百貨股是一個錯不了的Call。讀者在落盤之前,不妨再貨比三家。
林少陽
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