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日跌、梅花間竹,混亂的走勢已足以趕走大部份炒家,亦已「嚇親」近期入場的散戶。8月份市場出現了不少負面利淡的消息及評論,而大市亦順勢作出了調整。A股下跌帶來的恐慌尤大,因為自月初開始像沒有「Brake」的跌勢,投資者難以適應。但換一角度去看,自3月開始的A股升浪,何嘗不是越升越有,升到你唔信?既可以這樣的方式上升,為何不可以同樣的方式下跌?
A股跌逾兩成,港股只跌6%,是港股跌得少?理論上,我們不能將中、港兩地股市直接比較,因為資金來源不同。很多人簡單地認為A股跌,港股在跌幅上一定跟隨,但實際上卻不能將港股的升跌簡單化。
內地推行動態微調,就是要內地股市「微調」。跌兩成是微調還是大調?以歷史波幅計,當然是微調。要「調」內地股市,是否代表要「調」港股?這不是必然的。A股升爆,有大跌危機,到時會影響內地社會的穩定性。但港股升爆,對內地社會沒有震盪,危機則是港人自負,又何用「調」港股?
再者,於中央來說,港股是對外集資的提款機,若作取捨,一定是要港股升得越癲越好,A股越牛皮越妙。
調整浪近尾聲
下周期指結算,好淡雙方的角力已屆決勝負的時刻。月初已指出8月份為調整市,恒指亦作出了調整的走勢,只嫌幅度不足,買不到「跳樓價」。隨着內地股市已近見底,美股亦難再大跌,港股的調整浪已近尾聲。
這兩天有見底訊號的股份不少,中石化(386)、儀征化纖(1033)、中海油(883)等皆有此訊號。
沈振盈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