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在心裏變成「斃」 - 李碧華

「憋」在心裏變成「斃」 - 李碧華

誰會更「痛」一點?當然是拼盡全身力氣抑壓情緒的人。比起四下號咷大哭憤怒狂罵呼天搶地的受災者,他們的沈默呆滯叫人十分不忍。因我見過朋友如此為難自己,所以要寫出來。
記得看過一位京都和尚保健良方,也屬現代化禪理。他教大家「打呵欠時,就是中途成功地阻止,始終它還是會再發出,不管好醜,一定要打發了才行。」
同樣的鍛煉,包括發熱時讓其發熱,下痢時儘管下痢,生病時認真生病……還有,面對失意、失戀、失敗、失去,悲哀時任性悲哀,哭就哭。不在人前展示,躲在無人角落寂寞時刻,也得盡情地宣洩,千萬別堵塞強忍,令傷痛的心更傷痛,因為那種「消耗」要命,還會鬱成更重的病。我們形容之為「憋」──看看這個字,把一切鬱結悶在心裏,最初是「蔽」,漸漸變成「弊」,最後便是「斃」,哀莫大於心死,但一息尚存怎可輕生?
我們尊重所有應付磨難時堅強沈默的人,不過,別把自己逼得太緊太硬太剛和太勇。人心不外血肉所造,可以軟弱時且放縱一下,或向人傾訴吐盡苦水,為日後更艱辛的長路作些舒緩。這就是洩洪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