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中國資產泡沫瀕爆? - 黃元山

貸評山下:中國資產泡沫瀕爆? - 黃元山

金融海嘯後中國經濟和資產市場走勢使全球刮目相看,港股很多時候跟着內地走不在話下,有時連歐美股市也以內地股市馬首是瞻,內地資產市場有否出現泡沫化,便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近期值得參考的文章是謝國忠的「泡沫驚夢」和張化橋的「房地產價格還可能大漲」,二人的看法南轅北轍,可以細味。

謝國忠:住房需求降

謝國忠認為,中國資產市場現存大量泡沫,不利經濟復蘇。他指美元轉強之時就是泡沫爆破之日,預期在2012年左右,當美國因通脹而加息,美元便會轉強,流動資金流出中國,引致爆破。他認為中國房價是泡沫,有以下的論據:
一、跟外國比──「在全國範圍內,每平方米房價已經相當接近美國的平均水準。而美國的人均收入是中國城市人均收入的7倍。」
二、跟中國人民收入比──「中國房屋每平方米均價,相當於一般人3個月的工資收入,這一水準也許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
三、塘水煮塘魚托房價──「『地王』往往被國有企業拍下。當國有企業借用國有銀行的錢,再通過土地競拍把錢還給地方政府,價格還有意義嗎?」
四、地少人多是假象,供應過剩才是真相──有說城市化可托樓市,保守估計,透過城市化過程,「中國的城市人口會另外增加3億人。假設這些人都能夠負擔得起一處房產(以今天的價格來看,這個說法很可笑),中國的城市可能需要額外84億平方米住房。中國已經完成了超過20億平方米的建設,現在還有足夠的土地能夠容納另一個20億平方米。每年建築業生產能力約為15億平方米。」而且,隨着人口老化、一孩政策的影響下,造成需求下調的壓力。

張化橋:樓價勢上升

張化橋並不否認以上的泡沬因素。他說:「關於房產價格是『會不會漲』的問題,而不是『該不該漲』的問題。」又一再強調:「在未來5到10年,北京和上海的高尚住宅完全有可能超越香港豪宅的絕對價格。該不該?我不知道;會不會?會的。」張樂觀的原因有二:
一、「因為經濟疲軟和巨大的失業大軍,我認為未來3、5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會比較鬆弛;也就是說,貨幣供應量仍將以雙位數複合增長(現在20%左右)。」事實上,「從85年以來,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大約以高達22%的複合年率增長了24年」。貨幣供應量推高樓價另一印證是香港,張說:「97年以前的二、三十年,香港的M2一直以雙位數複合增長。在80年代,這個增長率更高達20至25%(頗像內地現在和過去二、三十年)。可是從97年以來,香港貨幣供應量增速跌到10%上下,在2002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近幾年,該增長率也只是個位數而已。」
二、內地買樓首期,可能逐步由兩三成,降至將來的5至10%。
內地股市近期雖漲了不少,但起碼已經回了不少,而房價卻小回大漲,若然房價爆破,影響深遠,所以今日集中介紹和總結這兩篇可讀性甚高的文章,以作正反比較,因篇幅所限,下星期再討論。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