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遭禁貸 內銀:未閂水喉本月新增貸款料5000億

傳遭禁貸 內銀:未閂水喉
本月新增貸款料5000億

【本報訊】適度寬鬆政策正上演一場《狼來了》恐怖片?內地傳媒報道,審計署即將審計銀行資金去向,監管層亦去函銀行,要求銀行進行貸款投放控制措施,有全國大型銀行立即傳遞「只收(存款)不貸(款)」命令。內地銀行界消息指,未聞人民銀行與中國銀監會要求銀行「禁貸」指示。

內地《每日經濟日報》昨日刊登「傳監管層要求8月末收縮信貸」為題的文章,內容引述一位國有大銀行總行人士表示,一份收緊8月信貸通知在行內流傳,通知要求從本月19日(本周三)開始,該行對人民幣公司貸款進行控制,原則上「只收不貸」。

貸款投放需呈報總行

該通知指,根據近期的經濟形勢,總行擬就下一階段貸款的統籌安排做出統一方案。在正式方案出台之前,總行決定暫時沿用前期6、7月份做法,並於8月19日起實行貸款投放控制措施,全行人民幣公司貸款(含中小企業貸款和表內貿易融資)原則上只收不貸。各分行暫不得簽署在8月底前放款的新授信合同。
總行要求,各分行要在本周內,將8月21日至31日的全部貸款投放和還款預測,報送總行公司業務部門,以便總行整體掌握分行的貸款規模調控情況。
本報向中國銀行廣東分行的貸款部門查詢,得到答覆是未聞借貸政策有變,該行會因應每位客戶情況而借出貸款,「銀行怎能不做生意,好客不愁借不到錢。」位於上海的股份銀行,得到的答覆均是「拿資料來,借不借要審核清楚。」
另一間全國性銀行貸款部負責人稱,經過上半年逾7.3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新增貸款,下半年貸款量不多已是銀行界共識,「8月份的新增借貸,大約是5000億元。」貸款生意照做,惟總行早已按中央意思,要求銀行要選擇性貸款,例如透過票據融資似乎並不容易,而地產商借錢發展項目較易;買地則較難。

審計署料出手查數

銀行未有閂水喉,中央將把關責任交予審計署。《財經》報道,審計署今年將加大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例行審計,並主要關注與擴內需、保增長有關的項目貸款等問題。
今年的審計重點將放在金融機構的安全、風險、創新、發展四個方面,主要關注與擴大內需、保增長有關的專案,具體關注的行業風險與行業監管部門基本一致。
消息人士稱,中央安排審計署查數,是由於中銀監自今年3月起,多次要求銀行自查貸款,惜沒法達到目標,相反,審計署於查銀行第一季貸款去向,便發覺有貸款沒流入實體經濟,故審計署再出手亦無可口非。

圖為人行行長周小川。資料圖片

仍雙順差
國際收支順差跌32%

今年上半年,國家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出現「雙順差」,惟較去年同期順差大幅下跌;至於證券投資則出現淨流入169億美元。
國家外滙管理局公佈,上半年國家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期內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1300億美元,同比降32%;當中貨物貿易項目順差1183億美元,服務項目逆差186億美元,收益項目順差160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143億美元。
資本和金融項目亦出現順差331億美元,同比降54%;當中直接投資淨流入206億美元,證券投資淨流入169億美元,其他投資淨流出56億美元。於6月底國際儲備資產為2.13萬億美元。

內銀新增外滙續逾2000億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公佈截至7月,國內金融機構外滙佔款餘額逾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7月份新增外滙佔款2204.56億元,為今年第2個月新增數額再次超過2000億元;反映全球性的流動性氾濫和國內經濟的復蘇,仍有源源不斷的外來資金湧入國內。

人行公佈截至7月,國內金融機構外滙佔款餘額逾18萬億元人民幣。資料圖片